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策略
发布时间:2020-01-10 16:5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济南市市中区南上山街小学 刘娟 A+A-
-分享-

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巧用阅读策略,激发阅读持久动力

教学中,教师应以丰厚的学识引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渊博丰厚的学识,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如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我问学生:“诸葛亮仅仅算到借箭的方法和人物特点吗?”说完,班内鸦雀无声,大家都疑惑地看着我。我环视了一下学生,缓缓地说:“当时,在交接箭时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回来数箭时,数的支数是99999支,离10万支箭还差1支。大家听了都一脸恐慌,少1支箭也是没有按军令状完成任务。大家都为诸葛亮捏把汗,但是诸葛亮一脸淡定。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一个士兵来报,又找到了1支箭,正好10 万支箭。从这个小插曲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连每条船上受多少支箭都算得清清楚楚,不愧是神机妙算啊!”学生们听得神情专注。他们既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佩服我学识的丰富。

创设书香教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需要仪式感,读书需要氛围。要想让学生爱上读书,就要创设浓郁的适合读书的氛围。于是,我把阅读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相融合,在教室里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产生置身精神文化宝库的感觉,不由自主地去读书。我将班级文化主题定为“书香教室”,教室内的布置分为五大块。第一块是经典读书名言。每当学生看到读书名言,都会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第二块是好书推荐栏目,我向学生推荐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让学生知道应该读什么书。第三块是学生的读书记录栏,每周一统计学生的读书情况。第四块是学生的读书轨迹,记录学生的读书心得和感悟。第五块是学生的作品展示。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形成阅读持久保障。培养就是“陪着养”。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也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可以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读完交流读书感受和对事情的看法。孩子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交流,拉近与父母的距离,使阅读不仅仅是读书,而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开展整本书阅读,构建阅读活动体系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合理科学,单元中选取的文章内容、日积月累和习作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的。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单元中5篇课文的内容都是围绕童年趣事来选材。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这几篇文章只是节选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小片段。其实,作者还写了许多有趣的童年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如果感兴趣就请同学们课下把作者写的整本书读一读,对作者的童年有一个全面认识。”让学生课下继续进行整本书阅读,全面了解作家的童年生活,对作家的童年生活有一个完整深入的了解。

三、完善课程评价方式,形成多元评价机制

活动中评价,巩固阅读效果。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培养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了《三国演义》,举办“曹操和刘备谁是英雄”“假如我是诸葛亮”等辩论赛,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了课本剧,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半截蜡烛》《晏子使楚》,丰富学生对人物心理和神态的把握。学习第四单元《不忘历史》,组织学生到济南战役纪念馆参观,讲英雄的故事,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感染学生。

过程中评价,推进阅读进程。为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我每周按时统计学生的读书情况,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还经常组织学生写读书感悟。这些措施能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总结性评价,形成阅读磁场。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产生兴趣的源泉。利用这个特点,当学生的读书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我会组织学生开展评选“读书之星”活动,为读书多、阅读理解好的学生颁发奖状。

作者:济南市市中区南上山街小学 刘娟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