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让学生绽放生命之花
发布时间:2020-01-14 17:4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双泉路学校 赵欣 A+A-
-分享-

从兴趣入手 引导学生愿写

叶圣陶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愿意写作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开展班队活动、小实验、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使其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氛围中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切身体会,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借生活之平台 指导学生会写

习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本是最好的习作素材。我校是一所乡村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能力,我在“农”字上大做文章。

写农村风光。农村风光是美丽可爱的。玉米、油菜、小麦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有不同。随着农时变化,农村有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插秧图、丰收图……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具有独特的画面。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变化的过程。

写农村往事。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过往。引导学生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感。

写农活。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干农活,种菜、翻地、浇水、施肥、割麦,出力流汗。这样收获的劳动果实,学生才会感到香甜、宝贵。农民拥有无穷的智慧。像种桑、种粮、放牛、牧羊、插秧等农活,都蕴藏着农民宝贵的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让学生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

写淳朴民风。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素材,感受农村的淳朴民风。

以阅读为基石 引领学生善写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等活动。我鼓励学生多看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要求每名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并撰写心得体会,真正让学生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等,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其写作水平。

以想象为手段 促进学生乐写

写作中,想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引发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的联想。

借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课堂小练笔时,让学生借鉴作品,展开合理想象。如,教完《白杨》一课后,让学生写《小草》《粉笔》《雨花石》等;教完《凡卡》一课后,让学生续写《凡卡》,这样既有对原文的借鉴和吸收,又有所创新和突破。

只要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表达、多练笔,就能让学生的生命因写作而精彩。

作者: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双泉路学校 赵欣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