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再送一程
发布时间:2020-08-07 10:29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陈超凡 A+A-
-分享-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毕业生数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尤为重大但形势又特别严峻。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拓展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目前高校毕业生已经离校,但还有部分毕业生仍未就业,就业工作不能断线只能加强。要带着责任和感情,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服务、再送一程,使毕业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

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再送一程,强信心是前提。要引导毕业生理性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可控的,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就业局势正逐步回稳,进一步增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但客观来说,目前一些地方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这与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很大关系,一些毕业生不愿到基层或中小私企就业,导致高不成低不就。要引导毕业生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理念,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把“小我”融入“大我”,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再送一程,暖人心是关键。每一位高校毕业生,都寄托着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诚然,求职成为当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家长最急最忧最盼的事,应给予他们特别是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毕业生更多关爱和支持。要持续跟踪关注离校未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未摘帽贫困县生源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进展情况,“一人一策”开展精准帮扶,及时疏导他们的就业焦虑情绪和压力,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人岗匹配度。要杜绝就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惩任何形式的“数据就业”和“数据注水”,用心用力帮助毕业生解决真问题、实现真就业,真正把就业工作做到他们心坎上,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再送一程,筑同心是根本。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一环,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共同为毕业生就业出谋划策、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高校要发动所有教职工、校友,积极推介毕业生就业,精心指导毕业生升学,大力支持毕业生创业,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总动员。各地党委、政府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打好政策引导“组合拳”,千方百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各用人单位要深入挖掘潜力、创造岗位,最大限度吸纳毕业生就业,主动把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到依靠员工素质提高上来,努力在变局中开辟新局。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到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脱贫攻坚最前沿就业创业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作者:陈超凡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