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未必代表“强”
发布时间:2020-08-07 10:40 来源: 《光明日报》作者:熊丙奇 A+A-
-分享-

近日,关于将河南大学等3所高校合并的建议引发关注。有网友留言建议整合河南省内高校资源,做大做强一到两所高校,比如把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与河南大学合并。对此,河南省教育厅回应称,将省内办学质量较好的高校合并整合,不利于增加河南学子入学机会,也不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可考虑在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

近年来,网友关于合并本省高校的建议不时出现。比如,今年5月,一位自称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在读生的网友建议东北大学合并中国医科大学,再融合学科特色明显实力突出的省属大学,认为这样“必然会对学科提升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大有裨益”。还有网友建议将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合并组建为东北科技大学等等。

有网友按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指标,来测算把几所地方本科院校合并之后,会出现怎样“令人惊喜”的效果。比如,原来排名在国内200至300名的学校合并后,论文、项目、奖项成果相加,有可能进入前100名。而有的地方政府部门之前也有这样的盘算,甚至把合并高校作为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

但实际上,合并并不能把高校做大做强。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发展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内涵和质量。把多所高校合并为一所大学这样的事在20世纪末、本世纪初高频发生,而从实际合并效果看并不理想。有的合并导致全省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布局失衡,某校“一家独大”,反而影响学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有的合并,虽然使学校学科增多,规模变大,相应排名也提高,可是,这并非真实办学质量的提高。

不是说高校不能合并,而是合并必须是基于高校自身发展诉求的自主行为,而不是行政推进。此前我国高校的大合并,有相当数量就是行政主导的合并,行政部门把合并设想得很好,诸如文理交叉、医工结合等等,但由于高校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有的是貌合神离,有的是受复杂人事关系影响,产生内耗。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发展任务是“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办好地方本科院校,是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也只有办好每所地方本科院校,才能缓解全社会存在的升学焦虑。

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吸引力,不能再采取合并模式,一味追求办学的规模和体量,而必须重视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合并模式已不适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就算要合并,也应符合高校办学的实际需要,广泛听取师生、校友的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作者:熊丙奇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