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育人初心方能上好体育课
发布时间:2020-09-18 09:5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姜朝晖 A+A-
-分享-

据媒体报道,有调查发现,随着教育部门对上好体育课的要求越来越严,中小学体育课被挤占的问题已得到很大缓解,但如何才算上好体育课成了难题:如果体育课不列入考试,容易变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试,被重视的同时又大概率成为应试课程。体育跟着考试走,还是跟着兴趣走?两者似乎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于体育课的价值取向,其实不能人为地把考试和兴趣对立起来。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出发点,是让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爱运动的习惯,即通过“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过度重视考试,在一些地方,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副科”存在边缘化、弱化的现象,语数外等挤占体育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此所带来的是,中小学“小胖墩”“近视眼”等现象愈发明显。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体育的重视程度,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文件,开展了“每天锻炼一小时”、校园足球项目等措施。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总体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为91.91%。2016—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逐步提升”趋势。

不可否认,由于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一些中小学的确存在体育应试化倾向。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孩子就学什么。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体育得满分,不惜重金送孩子到专门培训机构进行训练。由于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反而让许多学生额外增加了学习负担,高强度的训练甚至导致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某种程度上讲,体育应试化违背了体育课开设的初衷,但不能因为部分基层学校出现的体育应试倾向,就否认体育考试甚至体育本身的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实践表明,但凡是学生所爱好的、感兴趣的,通常就会学得快;而学生不感兴趣的,往往学习效果一般。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体育教学,学校要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引导学生增强健康意识,培养体育爱好,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体育考试和兴趣并非一对矛盾。如果体育教学和考试组织得好,完全可以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培养兴趣。反过来,运动兴趣的养成,也能促进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从考试角度看,不一定要测试学校开设的每一项运动,但可以开展一些体能相关的跑步、跳远、仰卧起坐等常规性项目,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选择空间。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可以接受的,也是相对公平的。对于极少数由于身体因素不适宜运动的学生,也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

体育课的开展,本身绝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体育课究竟跟着应试走还是兴趣走”这一问题,学校只有回归育人初心,回归教育本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才能笃定方向,培养更多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作者:姜朝晖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1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作者:姜朝晖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