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APP乱象引发热议 网友:我128G的手机都装不下各种摊派的APP
发布时间:2021-02-08 09:11 来源:齐鲁网作者:梁金凤 A+A-
-分享-

“现在进校园的APP太多了,弄得老师苦不堪言,家长怨声载道。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还给教师研究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山东省人大代表王晓芳认为,不如把APP平台中的好内容转化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融入到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不但真正地实现了这些平台内容的教育价值,更让教师们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教学,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月5日,在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滨州代表团分组讨论会议上,省人大代表王晓芳的发言引发网友热议,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称自己是一名老师,每天用在APP上做任务的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更有网友调侃:有同感!何止是给学生摊派各种学习任务,给老师的很多,搞得128G的手机装不下摊派的APP!!!

一文激起千层浪。有网友诉苦:“即使到寒暑假期,老师、家长、学生也都不得安宁,各部门为了证明自己有作为,下发APP或链接,限时让拍照、截屏、接龙、打包……学生、家长强烈建议有关部门整顿一下”。也有网友吐槽:“学校就是一个学习的地方,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浪费精力,反而不去好好教书了。禁止使用各种APP,不在微信群发布与学习有关事情”。

也有网友表示:建言很好,切中现实。各种“互联网+”很先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它毕竟是一种工具,运用好了是好事,滥用就会扰乱工作和生活!希望能引起高度重视!让高科技很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抱怨也好,吐槽也罢。网友最期待的还是校园APP乱象可以得到有效整治,让教师们能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教学,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教师、家长一个安静的环境。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校园APP的兴起初衷是为提升处理事情的效率,便于校园教育、学生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但是,良莠不齐、数量繁多的APP却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的负担加重。

治理校园APP乱象的建议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出,2019年聊城市两会时,聊城市政协委员窦龙江等四名委员在深入调研后发起联名提案,呼吁治理校园APP乱象,给孩子一个纯净的学习空间。委员们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并因地制宜制定聊城实施方案。同时,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对APP的内容、链接、应用功能、信息安全等进行严格审查,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对有害APP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即时取缔。

针对校园APP乱象,2019年3月12日,教育部印发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到,教育部将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研究制定规范校园APP管理的意见,规范第三方校园APP的引入和自主开发校园APP的建设。

几个月后,国家教育部等八部门又联合出台《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规范教育APP的使用,这是国家层面发布的第一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根据规定,教育类APP2019年年底前须完成备案工作,教育APP使用不得向家长和学生收费,而且其内容里不得植入商业广告、游戏。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机构)与政府四方的配合,形成教育共同体与教育合力。未来,如何才能有效治理校园APP乱象?有专家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校园APP市场,打压有害APP;其二,从国家层面成立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保证权威性与专业性。

相关报道:

聚焦2021山东两会|校园APP乱象让老师家长苦不堪言?省人大代表王晓芳这样建言(作者:梁金凤





(原标题:校园APP乱象引发热议 网友:我128G的手机都装不下各种摊派的APP)

作者:梁金凤

编辑:贺蕾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