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在行动 | 力推“双减”落地 重建教育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1-08-16 10:3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朱训勇 A+A-
-分享-

长期以来,“减负”一直是教育界甚至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落下了校内校外兼治的“双重锤”。由此,“减负”再次成为众目所睹的焦点。

针对教培行业存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乱象,教育部新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靴子落地。这意味着由此前的“运动式”治理走向了常态化监管。如此整改力度,可谓史无前例,为目前烈火烹油的教培市场下了一服“猛剂”,也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教育问题“改到位、改到底”的决心。

“猛剂”如斯,从回应社会和家长的关切来看,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从维护教育生态的角度来看,可以起到净化优化教育环境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政策从制定到落地取得成效,还需要一个不断落实和纠偏的过程。

以淄博市张店区为例,日前,全区教体系统为确保此项工作稳妥有序地开展,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全社会熟知“双减”内容、重视“双减”工作、落实“双减”措施的氛围。与此同时,以“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层层突破”为总体思路,坚持校内提质与校外规范“两手抓、同步走”的工作策略,打响了“双减”攻坚战。而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则开启了“明边界、建机制、强监管、引导向”的综合治理行动。

比如,建立“联动式、网格化”监管体系,可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牵头统筹作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等综合执法,逐步将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法人,构建起多部门协同、全方位联动的培训市场网格化监管体系。

又如,设立“互助型、专户式”保险屏障,以确保规范培训机构收费和退费行为,建立学费专户管理制度,探索推进第三方支付等方式,建立行业互助保险机制,为机构及受培训者提供风险保障。

再如,推动“找优势、促转型”稳步整改,重在鼓励现有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引导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技、劳动和体育等培训活动,以弥补全日制中小学校的短板和不足。同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存量培训机构剥离学科类培训业务。

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同时,“双减”政策要想真正见效,守好学校这个主阵地并做大做优做强才是关键。譬如,如何保障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全区教体系统聚焦校内教育教学的课程开设、作息时间、假期安排、课业负担等关键点,拉开了“严规范、提质量、聚合力、增温度”的系列整改行动。

一是以“分层+弹性”形成“作业新样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下发的《办学规范15条》,为学校办学划定底线,公开监督电话。同时,强化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五项管理”,优化作业设计与管理,推进设计“分层+弹性”作业制度,保障学生有充分的睡眠、休息时间。

二是以“课程+活动”做强“心育”大工程。在持续推进张店区家庭教育讲师“种子计划”、大力培养本土家教专家的同时,分别面向家长、教师、学生3个层面系统设计“心育”课程,多形式开展“心育”主题活动,为落实“双减”提供强大的“心能量”。

三是以“温度+品质”打造课后服务新品牌。3月1日,在全市率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了全区小学参与课后服务率100%,并组织责任督学蹲点包校、精准指导。同时,注重德育、艺体、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项目的开发,在依托全区学校现有2500余个学生社团的基础上,引进67家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进一步充实课后服务内容,让每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1项以上艺术技能,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落实“双减”,需要以系统思维多方协同,综合施策,凝聚合力,精准发力。下一步,我们将乘势而上,以“双减”为突破口,做好顶层设计,探索教育评价等机制创新,在校长、教研员、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推动“强校扩优”计划,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以“破除五唯”“五育贯通”促进“五项管理”落地见效,开创张店教育“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新气象、新生态。

(淄博市张店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  朱训勇)

作者:朱训勇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小饼如嚼月,最抚学子心

10月6日这一天,是中秋节,也在国庆假期,两节上演“喜相逢”。当中秋的月明遇上国庆欢腾,今年的十一必定是阖家欢乐,举国同 ...

10-05 10:33山东教育新闻网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培育新时代齐鲁“大先生”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10-09 10:0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三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 ...

10-10 10: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