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托管、报研学、上培训……随着寒假帷幕的拉开,很多家长早早为家中的“小神兽”们准备了假期生活“大套餐”。这么做的目的,有的单纯就是为了让孩子远离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转移注意力,寻找一个更有趣、更有意义的寒假生活方式。
于是,没收手机、断网、运动、旅游……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与电子产品展开一场争夺孩子注意力的拉锯战。
一
寒假期间,孩子们之所以会沉迷于电子产品不能自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无事可做,旺盛的精力找不到出口,因此,便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一种感情上、精神上的寄托。
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家长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为孩子的假期安排多一些科学有效的规划指导,让孩子体验现实世界的精彩生活,找到真正属于他们的“乐子”。
所谓“乐子”,绝不是将寒假变成“第三学期”,而是提供一种全新、有别于学校生活的方式,以此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提升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质量,成为他们快乐成长的“压舱石”。
所以,那些为孩子们报一大堆培训班的举措,并非寒假正确的打开方式。虽然培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沉迷电子产品,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下策。增加家庭的开支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
寒假本应是孩子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时光,过度的学习只会适得其反。高强度的培训学习,尤其是一些不正规的培训方式,不但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还会扼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开学后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二
当然,寒假也要有节制、有规划,不能放任自流。可以引导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这样一来,孩子们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
玩,要多些形式花样。
寒假时间长,又有春节,故而寒假的“玩”应该充满多样性和创意。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来挑选合适的游戏和活动,让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从而增进亲情、友情,玩出智慧,玩出创新。有些游戏可以借鉴网上,简单易行且每天都能换新花样;有些则可以即兴创作,无需拘泥于形式和规模,只要好玩就行。比如猜拳、蹦蹦乐、捉迷藏、棋牌等经典游戏,都能让孩子乐在其中。
如果家庭成员时间紧张,还可以邀请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加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家长们要擅长为孩子们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场景,让他们的寒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玩,要多些含金量。
“玩”不仅可以用游戏做载体,也可以用读书做载体,用学习做点缀。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前往书店挑选他们喜爱的书籍,并设定好阅读目标。比如,比赛讲述书中人物、背诵章节、分享故事以及撰写读后感等。这样不仅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还能让家庭成员模仿书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对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玩,要多些强身健体。
要想让孩子们的寒假生活多元而又充满活力,也应注重“五育并举”,尤其是要补上在学校时欠下的体育账。比如,可以安排孩子进行晨练或午练以增加他们的活动量;也可以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爬山、游泳、购物、郊游等;还可以让他们尝试唱歌、跳舞以及各种形式的研学游。让孩子在运动中玩耍、在学习中运动不断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度。
总而言之,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关键在于家长们的细心关怀与巧妙引导。只要家长有心、用心,方式方法很多,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不只是需要物质投入,更要舍得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sdjyxcgzh@163.com
作者:张学炬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