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考试怎能定义整个人生
发布时间:2024-06-17 10:3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纪超 A+A-
-分享-

  6月10日下午5时,随着“新高考”改革省份最后一门科目收卷铃声响起,2024年全国夏季高考画上句号。经历了考前准备、考场发挥,接下来到了对高考分数的关注与期待上,牵动着考生、家长以及高中学校的神经——这个三位数实在承载了太多的东西。

  高考作为我国一个经久不衰的现象级热门话题,从未缺少过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在升学和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形下,高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寄托与路径依赖,“多考一分,干翻千人”“吃苦受累,视死如归”等标语屡见不鲜,“好好学习=高考好成绩=理想的大学=美好的人生”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信奉的教育逻辑。但是,把一次高考成绩好坏完全与人生成败画等号是对教育彻头彻尾的误读与跑偏。

  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节点,具有阶段性的导向、评价、筛选等功能,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绝非“一张考卷定乾坤”。我们既要对高考到底考的是什么有理性的认识,又要把高考放到漫长人生坐标中给予科学的定位。

  从内容上看,高考的学业水平评价决定不了人的全面评价。高考是以文化课考卷为载体的测试,终究是侧重于学业水平方面。现实中,关于幸福的定义是全口径的。一个人能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并获得幸福,“智”是其中一个方面,“德、体、美、劳”背后所关联的社会适应力、幸福感知力、价值判断力等非智力因素同样重要。如果一名学生积极向上、身心健康、情感充沛,就算是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也没有人会对其人生产生怀疑;反之,如果只会考试、刷题,就算成绩再理想,也不免让人对其未来感到担忧。

  从定位看,高考的阶段性评价决定不了人生的整体评价。高考是对基础教育学习生活与成长在学业水平上阶段性评价的标志之一,意味着一个人在经历12年基础教育的学习、积累、培养和成长后,下一个阶段学业发展的走向和可能。高考决定了学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从而影响未来的职业道路,可以理解为一个重要机会,但不是绝对机会和唯一机会。因为人生不是以高考为终点的百米跑,而是一场贯穿生命的马拉松,高考之后的旅程同样是人生的组成部分。考出理想的分数固然皆大欢喜,但不意味着可以躺赢未来;考得未达预期,也并不是宣布整个人生失败,后面还有很多可能和机会。如今,“一考定终身”早已成为历史,虽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就业选择有差异,但如果仅靠一纸文凭,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现实中,很多人把高考的功能给无限放大了,导致高考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有人称,我国基础教育有12年,而从六一儿童节到高考开考只有6天。现在,对很多家长而言,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感觉到高考来临那种强烈的焦灼感,开始谋划如何不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高考很重要,如何对待高考更重要。

  要回归高考本来的功能定位,将其作为学生成长的一个阶段性经历,而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唯一目标;把高考作为一个人学习旅程的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不要把前途命运和一次考试画等号。学业水平是智育的重要内容,围绕高考开展教育教学没有问题,但前提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况且,如今的高考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突出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考查。真正理想的高考成绩是在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

  从来没有一场考试,可以定义整个人生。这应该成为学生、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作者:李纪超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以改革开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六论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山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绩,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

01-06 10:0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改革开放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山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绩,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

01-07 10:3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童心发现 以成人反思——再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童年的秘密》这本著作,我在十几年前就读过了,现在重读,依然激情涌动、感触颇多。经典之所以常读常新,是因为经典的光芒能 ...

01-07 15:5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