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非遗小课堂点亮学生多彩暑假
发布时间:2024-08-19 14:5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丹丹 张林 A+A-
-分享-

  “小时候,我总是玩橡皮泥。这是第一次接触泥塑,感觉还是有点儿不一样的,因为泥塑捏起来是比较有立体感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件作品,特别有成就感。”菏泽市定陶区孟海镇学生刘亚晨在上了一堂泥塑课后开心地说。

  孟海镇的泥塑课堂每天都挤满了前来学习的学生,非遗传承人程雨涛向学生介绍泥塑的历史、特点,并通过泥土特征、捏泥手法、造型设计等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在他的示范和指导下,学生跃跃欲试,尽情发挥想象力。经过摔泥、塑形、整平等一系列环节,一块块不规整的泥巴在一双双稚嫩小手的捏搓下慢慢成型。

  暑假期间,定陶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为青少年打造“家门口的非遗课堂”,通过学习雷霆大鼓、泥塑等非遗文化项目,让学生与非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沉浸式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学习、体验中,切实感受家乡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了一个多彩充实的暑假。

  这边,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而不远处的牛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广场上更是格外热闹。雷霆大鼓的非遗传承人向学生介绍了牛屯大鼓的来源、历史以及打法,并上演了一场锣鼓喧天的鼓乐盛宴,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拜师学艺”。

  在非遗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学习动作技巧、节奏节拍,不一会儿,便俨然一个个小小表演者,击打得有模有样。据了解,雷霆大鼓以牛皮大鼓为主,配以锣、铙、钹、镲与大鼓一起交叉混合,穿插击打,形成独特且有魅力的鼓锣演艺声响。自明朝万历年间创办到现在,它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被列为菏泽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暑假期间,我们依托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了‘非遗暑期行’系列活动,让孩子在实实在在的体验中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让学生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定陶区孟海镇文化站站长叶斌说。

作者:李丹丹 张林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