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大学的迎新季,2024级新生满怀喜悦走进自己心仪的大学校园。迎接他们的除了老师、学长的满腔热情,贴心、便捷的服务,更有目不暇接的迎新现场“整活”,以及创意多多的暖心“大礼包”。用不同的“花样”展现同样的“内核”,让新生收获欣喜,令家长倍感放心。
图源:山东大学
“掏心”礼物
在进入大学之前,学子们满眼都是期待和憧憬。
那大学该如何迎接这些满载理想之光的新同学们?如何接得住这份美好的期待和想象呢?
说实在的,为了迎接新生,各大学也是使尽浑身解数,“掏心窝”送上“见面礼”。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温暖和关怀,为的就是让新生们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例如,今年北京大学送给新生的礼物是一套特殊的藏书票。共四枚,以博雅塔为主体意象,根据燕园四时风物及北大主旨精神主题,分别为东风桃李、北溟潜鳞、秋水文章、玉壶寒窗。藏书票使用隐形荧光油墨印制,在紫光灯照射下,显现“春”“夏”“秋”“冬”和“百年博雅”,将文化韵味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北大送给新生一套特殊的藏书票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为迎新设计的照片墙和签名墙别出心裁。照片墙以独特的方式将数百位新生的名字精心排列,编织成“历行山海,探古迎新”八个大字。新生们动手把名字写在绿叶形状的标签上,贴在玻璃下方的树干周围,一棵“名字树”就诞生了。创意满满的同时,也象征着新生与学院共同成长的起点。
一名山东大学新生将自己的“名签叶”投进签名墙里
山东建筑大学给新同学们准备的报到礼尽显心意。不仅字典、校徽、文具、规章全都有,还有印着校园风景的明信片、展示每个学院特色的帆布袋、寓意美好的聚沙成塔古风书签、折叠绢扇。此外,学校还为经济困难学生准备了整整一箱生活学习用品,满满都是关爱。
细节打动
教育无小事,细节动人心。大学迎新“心意”十足,既有意思更有意义。有的拼创意,有的贴心走心,有的个性独特,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每一份“礼物”的背后,都凝聚着学校对新生最真挚、最真诚的迎接。既彰显着大学立德树人的具体表达,也尽显润物无声的教育观,这既入了学生的心和脑,也融进了大学的情和爱。
8月17日,来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的同济大学2024级本科新生和家长,乘坐“同创号”G2195专列顺利抵达上海虹桥站。这是同济大学第三年举办免费送新生上大学的活动。一路上,学校还为同学们定制了菜品,有辣口的川菜,也有甜口的上海菜。
同济大学第三年举办免费送新生上大学
9月1日,山东师范大学新生报到当日,学校根据入学信息大数据,将报到当天过生日的学生召集到一起,校领导们一起为当天的“小寿星”送上生日蛋糕和殷切祝福。对这些新同学来说,这个生日一定非常难忘。
迎新日,山东师范大学书记、校长一起为新生过生日
在山东财经大学圣井校区,学校联合章丘文旅为新生准备了一场文化盛宴——章丘黄河文化展和非遗图片展,从精美的传统剪纸到栩栩如生的面塑,从古朴的龙山黑陶艺术到精湛的章丘铁锅锻打技艺,每一幅图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把非遗引入校园,让新生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初见之美
迎新现场,是新生与大学的“初见”。初见之美,礼轻意重。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巧构思、出新意,谋划大礼包的同时,无不把对新生的第一课、人生课凝聚在初见的美好之中。这注定将成为新生们的独特回忆。
在山东艺术学院的迎新现场,有的二级学院还专门安排志愿者持专业相机为新生留影,为他们送上入校第一张纪念照。为了向新生展示专业特色,多个学院组织在校生为新生奉上颇具内涵的迎新“大礼”。戏曲学院在校生表演了快板、吕剧等小段,展示扎实功底;舞蹈学院在校生则为新生送上了民族舞蹈技巧和服饰展示。
山东艺术学院学长为新生们表演专业才艺
新生入学就要开始军训。想到烈日下的站军姿,有些爱美的同学就害怕晒黑了。为此,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入学大礼包里多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学校自研的专属定制防晒乳,这是该校的一项科研应用成果。很多新生赞道,这个礼物不但贴心实用,也让他们先领略了学校的教学科研魅力。
8月25日是滨州医学院的迎新日。这一天,该校在迎新工作中增设了“专业体验”“职业体验”等创意十足的特色环节,向新生们展现学校办学亮点和专业特色。各类体验活动让新生们还未上课就先了解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坚定成长成才信心,在心中种下修妙术济苍生的医者梦。
滨州医学院新生报到当天体验中医推拿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一代重任在肩。入学后不久,2024级新生们将共同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特殊年份,带着历史赋予的光荣印记进入大学殿堂,新生们无疑有着满满的自豪感。愿新生们把学校赋予的关爱和嘱托,把大学对自己的“宠”,化为智慧、力量和信心,努力涵养中国青年一代的阳光气质,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立足新的人生起点,在青春的新赛道上奋力跑出更好成绩。
作者:于洪良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