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证”明,有必要吗?
发布时间:2024-11-07 09:20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A+A-
-分享-

  近年来,“考证热”现象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考证大军”。有报道称,湖南某高校一名大学生,短短3年内考取了包括全媒体运营师、新媒体管理师、导游证等在内的9张证书,可谓考证“专业户”。

  更有甚者,为了能免费看演出,一些年轻人别出心裁,去考保安证,想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混入”演出场地。

  一时间,在很多善于考试的大学生眼中,考证成了立足社会的捷径。

  除了因为找工作,还有哪些原因促使大学生们如此热衷于考证呢?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各类培训机构广告经常占据着宣传栏的一角:无论是英语四六级,还是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又或是考研辅导、小语种培训……五花八门的培训让人层出不穷,考证俨然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风潮。

  大学生们都会考取哪些证书呢?

  纵观当下大学生考取的证书,最炙手可热的大概要属教师资格证。数据显示,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已由2012年的22.9万人次跃升至2023年的1265万人次,10年间翻了50多倍。

  此外,如果大学所学专业为财会、小语种、法律等,就需要考取相关证书作为进入对应行业的基本门槛,这类证书往往在各自领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与此同时,技能类证书也是大热门,比如计算机等级证书、翻译证书、驾驶证,以及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等英语水平测试证书。这些证书能够证明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还有一些基于学生本人兴趣考取的证书,如心理咨询师证、导游证、社工证等等。

  “考证热”高烧不退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是为了满足职场需求。不同行业存在一定门槛,为了拥有进入某种行业的通行证,考证在所难免。

  其二是提升竞争优势。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人视证书为能力的象征,认为“证书越多,能力越强”。常常会听到家长们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里的大学生,多一张证书就等于多一个筹码。

  其三是受社会风气影响。诸如“月入7000元不如考消防证,一个人养全家”这样极具诱惑性的广告语,在大数据精准推送下就经常能在手机上看到。于是,部分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考证大军。

  应该看到,考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大学生勤奋上进的学习状态。大学生积极考证,既充实了大学生活,也提升了学习能力。通过努力而获得的证书成为步入职场的“敲门砖”,增加了就业竞争力,拓宽了职业道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大学生在考证过程中存在“别人考我也考”的盲目心态,认为别人都在考,自己不考就落后了。

  一方面,过分迷信证书的力量。认为有证书就会找到好工作,将考证视为缓解就业焦虑的“灵丹妙药”,以此缓解就业焦虑,将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考证上,造成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只是盲目地追求证书的数量和种类,那么考证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可能只会变成一种无目的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消耗,甚至可能导致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迷茫和偏离。

  事实上,许多考试的通过率并不高。比如,教师资格证笔试通过率大约在30%~40%。即使拿到证书,也未必能够从事相关工作。因此,盲目跟风考证,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还催生了广告造假、证书造假、遍地培训等乱象,让年轻人在追求证书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真正的兴趣和特长,只为考证而考证。

  “考证热”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的焦虑心态。对此,有专家表示,对于未来就业的准备,最有效的是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方向,“要理性分析自身,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擦亮双眼避开考证广告的陷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决定是否考证,考哪些证”。

  所以,对待考证这件事情,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就是要进行理性规划,思考未来职业方向,确定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领域,然后针对这些领域去了解相应的证书。选择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的证书,能够强化专业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

  如今,高校经常会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或交流会,学生们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不同证书的价值和就业前景,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备考经验等。

  其次,需要综合考虑证书的价值和认可度。一些专业性强的证书在特定行业内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以选择那些被广泛认可、通用性强、含金量高的证书。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质量而非数量,确保自己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再次,还要综合评估个人能力和兴趣。往往一些证书的考试难度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考,这就要求自身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另外,如果能将专业学习的“规定动作”与考证的“自选动作”相结合,将考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将会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随时关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最新的变化,并非所有证书都是国家承认并值得去考。有些证书已被取消,但市面上仍存在着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山寨”证书,这就需要考生在报考前认真做好甄别工作。

  “考证热”既要“热得其所”,也要来一些“冷思考”。大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证不压身”并不能和“技不压身”划等号,考证不是单纯追求一纸文凭或资格证明的过程,而是修炼“内功”、积累专业知识与经验,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多措并举助推新职业健康发展

 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我国最新发布的19个新职业。这19个新职业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 ...

12-04 08:59光明日报

教师触“网”,边界在哪?

对于教师触“网”的行为,应当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其潜在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12-04 09:35“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在青少年心中种下节约粮食的种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

12-04 10:34《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