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作为教育大省,山东向教育强省的跨越,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山东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不断推进教育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政治引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山东健全省市县三级教育工委工作体系,实现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党建指导员选派两个“全覆盖”,构建起坚强的教育党建“软硬件”。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实现“零”的突破、17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20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6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这些进步的背后,是山东教育对党建工作的精耕细作,是不断强化的政治担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既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为此,山东持续提升教育思政引领力。省领导走进高校,站上讲台作报告,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改革创新“六大行动”深入推进,让红色基因在齐鲁大地上薪火相传。
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同体”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山东创新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心理、网络“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并被教育部确定为整省建设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学生体质强健、美育浸润、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的深入实施,近5年来全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高了9.84个百分点,近视率下降了4.2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山东教育对“培养什么人”的深刻思考和有力回答。
以人民为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山东以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为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硬措施,加快教育评价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形成“9+2”地方教育法治格局,为教育公平与质量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近年来,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全国唯一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2018年以来,全省投入470亿元改造乡村校舍,投入43亿元更新教育设备设施,在首轮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中,通过县(市、区)数量均居全国前3位。
当“有学上”不再是难题,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更加强烈。山东以此为目标,创新推进义务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建设起2246个以优质学校为引领的教育集团与联盟,薄弱学校辐射率高达90.3%,回流生源1.3万名。
强镇筑基试点乡镇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学校完成教学楼、操场改造。
作为山东教育的另一张名片,职业教育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探索构建了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中职改革示范校、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等成果丰硕,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数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样板。
办好教育民生实事,是山东教育的最终落脚点。2018以来,全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资助力度,累计452.23亿元资助资金,让1550余万名学生有了安心学习的保障。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高于全国平均数,特教学校全面覆盖,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山东教育对每个孩子的关怀和温暖。
服务国家战略 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从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产教联盟,到制定教育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再到援藏、援疆等区域协作,山东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展现担当。
在济南召开的黄河流域产教联盟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山东不断拓宽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视野。2018年以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数量增长89%。职业院校与大型企业“组团出海”,班·墨学院在海外扎根发芽,培训人数超30万。
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创新人才的“蓄水池”。目前,全省高校集聚了由百余名院士、千余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四万余名优秀博士教师组成的“百千万”战略人才梯队。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山东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重点实验室数量大幅增长,不断激活创新动力。
通过政产学研联动,山东构建起多维度、深层次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重点产业需求为牵引,近三年,新增高校专业中急需紧缺专业占比高达80%以上。通过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产业创新研究院、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攻坚产业关键技术难题,转化科研成果2197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治的坚定、民生的温暖、战略的担当,正是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转变。这不仅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山东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绘制教育强省建设的壮丽画卷,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作者:周玉森
编辑:王骄
审核:王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