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的一项新学期举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该校在2025年春季学期对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15分钟,同时将一二年级的上课时间调整为上午9点后。根据课表,孩子们可在8点50之后到校,接着是15分钟的诵读和15分钟的课间活动,第一节课正式上课的时间为9点20。
科学研究表明,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为此,教育部办公厅早在2021年3月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进一步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小学生睡眠时间应达到10个小时。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的这一改革,是对这一通知精神的细化、实化,为“乐学”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这和山东省在一二年级全面实施“乐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值得为之点赞。
这种改革也遵循了小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刚迈入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早已习惯了幼儿园慢节奏、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进入小学阶段,如果教学的坡度太大、步子过急,他们未必就一定能适应,难保不会给心理造成压力,从而视学途为“畏途”,不利于他们今后的长远发展、绿色发展。虽然市场上幼小衔接过渡培训班不少,学校和教师也做出不少努力,但没有实实在在的硬措施加以保障,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再加上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是太重,原有教材经过进一步改革后,知识点相对容易、浅显多了,无需让小学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课时改革既是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回应,又是落实“双减”文件精神的进一步走深、走细、走实。
虽然很多家长和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这一调整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同声音。有家长担忧,推迟上课时间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安排,尤其是多孩家庭的接送问题。
立德树人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教学管理改革中,还需要学校和教师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对比思维、整体思维意识,做好其它方面的配套措施改革,才能确保减时不减质。例如,虽然早晨上课时间推迟,但中午放学时间也相应延后,整体教学时间有所缩短,教师的教学进度可能需要适当加快。对此,学校应特别关注那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不掉队。
此外,其他学校若想照此调整,还应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根据在校学生家庭情况做好前期调研,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确保改革措施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兼顾家长的实际情况。
比如要充分考虑家长的接送问题。以往,许多家长可以在送孩子上学后再去上班,但上课时间推迟后,可能会与家长的上班时间产生冲突。特别是对于多孩家庭,接送时间的不一致可能会增加额外负担。
还要考虑学生的接送问题。以往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再去上班不迟,现在早晨上课时间推迟,势必与他们上班时间产生冲突。再加上家有两孩的家庭,接送时间不一致,会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这也与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不大合拍。因此,学校应把这些因素都用充分考虑进去,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
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确保改革措施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兼顾家长的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的这一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今后可以在实施过程不断调整完善,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健康、科学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者:张学炬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近期,我省发布《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的若干措施(试行)》,对幼儿园托班的班级规模、师幼比、教师配备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