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坛
建设教学要素与企业岗位一体的开放型县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25 09:3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学源 A+A-
-分享-

  为切实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济南市工业学校以“知识与技能融通、教学与岗位互通、理论与实践贯通”为主线,送教入企、引企入校,将教学要素与企业岗位融为一体,校企共建、共育、共享开放型县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构建了产教融合人才共育新模式。

  注重顶层设计,围绕“产教融合、人才共育”这一核心理念,打造人才共育新模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围绕这一核心课题,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县域产业发展对接,对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打造“教育链连接产业链、产业链依托教育链”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成立县域产教联合体,校政企行研“五联”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协同发力。在产业变革与教育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培育新生态需要打破区域壁垒与行业边界。济南市工业学校与发展县域经济同频共振,聚焦平阴“工业强县”战略。由济南市工业学校、山东省芳蕾玫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济南家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牵头,依托平阴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平阴县商务局和山东环仪仪表制造有限公司、济南弘正科技有限公司、国强汽车服务公司、济南正青春服装有限公司、县中医医院,成立平阴县县域产教联合体,持续赋能产业,推动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山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合作,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站室坊”;联合平阴县智能制造协会、中医康复协会等行业协会,成立兼具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功能的校政企行研“五联”育人开放型共同体。

  校企研讨协商,把生产线搬进教室,化岗位为模块,开发“三统一”课程体系。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赛项专业覆盖面广、参赛选手多、社会影响力大,也有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专项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还有社会组织机构开展的专门化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赛道和赛项。平阴县产业基础较好,高端装备零部件、炭材料、绿色建材、大健康、“两优两特”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都会分板块、按工种开展企业技能竞赛。济南市工业学校作为县域职业学校,为加快学生与职工身份的融合、知识与技能的融通,通过与企业交流协商,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把生产线搬进教室,以赛项为核心,开发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相统一、训练任务与岗位能力相统一、评价标准与生产要求相统一的“三统一”模块化培养课程体系,校、企教师共同设计“订单处理全流程模拟”任务,组成“理论+实战”的“双导师制”育人搭档。师傅把在指导竞赛过程中了解、应用的行业标准、规范融入日常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即进行实战演练。改变传统课堂与生产现场脱节、教学评价中主观分占比大的弊端,实施教学一体化设计,提高教学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创新功能,建立“三合一”进阶式技能培养体系。由政府认定和授权机构实施的国家职业等级证书,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行业证书是一种证明个人或组织在特定行业领域中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证书,可以增强个人或组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职称晋升、岗位调整、职业规划的重要依据;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创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服务于县域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县域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从事县域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必须具有企业所属行业的行业证书与行业资格证书。因此,融合职业等级证书、行业证书、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融汇职业等级证书、行业证书、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以证书为基,建立职业等级证书、行业证书、行业资格证书“三合一”进阶式技能培养体系十分必要,也是必然要求。

  规范机制,生产线变课堂,建立“四同一”赛道。全面调研、分析县域生产企业岗位群工作任务,通过建立校企实战驱动型人才孵化中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校企联手,以订单式培养、开设现场工程师班等方式,以工作岗位为轴,细分工作过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拓展技能,细化技能竞赛技术标准、评价指标、赛事规则,让生产线变课堂,把车间当教室,建立“同一岗位同一要求、同一训练同一资源、同一技能同一标准、同一赛项同一评价”的“四同一”学生、职工同场竞技赛道,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融通、教学与岗位互通、理论与实践贯通,校企共同培养人才。

  职业教育是服务县域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点。县域职业学校与发展县域经济同频共振,牢牢抓住人才这一核心要素,建立校政企行研多方协同的县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与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深度绑定,必能提升校企合作的稳定性与长效性。

  (作者系济南市工业学校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李学源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回眸十四五·聚力再出发|以立德树人新成效夯实教育强省建设根基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掀开了总结“十四五”成就、谋划“十五五”蓝图的崭新篇章。

11-03 10: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远程研修赋能特岗教师专业成长

自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启动以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

11-05 16: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青少年学子的心灵氤氲文化芳香

前不久,山东教育社举办了《山东教育》创刊暨山东教育社建社80周年专题研讨活动,与会人员来到了莒南县大店镇中心小学参观考察 ...

11-06 08:4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