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滨海学院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10年来,围绕社会对“复合型”“能力型”人才的需求,学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在实施校企融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打通走向职场“最后一公里”的同时,高度重视在校学生课外素质养成,结合以往经验推出了定位全面、管理柔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五位一体+”培养模式,助推高素质综合人才培育。
“一专多能”打造就业“宽马路”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把日常道德行为规范纳入考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以“学研产”一体化平台建设为依托,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路径。转变“填鸭式”喂“现成饭”的教育方式,创办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活动,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独立思考意识。
为提高人才转化率,打通从“学业”到“就业”的直通车,学校逐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将经典诵吟与演讲训练、经典名著阅读、图书馆读书活动纳入学生课外素质养成体系给予相应学分。将汉字录入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等基本技能纳入考核。
构建“能力型”“实力派”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早操等活动,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适应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将阳光体育节、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的举办常态化,积极组织游泳比赛、田径比赛、体育社团等体育活动,并纳入学生课外素质养成考核体系。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升,学校将美育常态化、制度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书法、美术、唱歌、舞蹈等艺术技能教育项目训练,陶冶情操,提升“四美”能力。同时,将艺术技能教育项目训练、文艺类比赛活动、文艺社团活动、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列入课外素质养成体系,认定后计入学分。通过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具有跨学科、跨维度、多角度,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型”“实力派”人才。
“五育融合”“五化并举”培育高素质综合人才
提升学生劳动观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提美”,将劳育始终贯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校园环境卫生,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维护,学生劳动成果计入学分。学校持续开展的“弯腰工程”“点头、微笑、问好”等即是集德育劳育于一体的实践活动。
长期以来,青岛滨海学院搭建以“德育生活化”“智育能力化”“体育自觉化”“美育熏陶化”“劳育习惯化”的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已持续为社会输送12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了“滨海力量”。如今,五位一体+课外素质养成教育免费学分认定办法模式,将助推高校高素质综合人才培育质量稳定提升。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