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院“双高”建设,实施“青春铸魂、青春强基、青春创优、青春赋能” 四项行动,强化自身建设,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新活力,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实施青春铸魂行动,强化思政引领
发挥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学院积极开展示范课、优质课、在线课建设,建成国家级示范课程2门、省级示范课程4门,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录制系列“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普法宣传微课堂”“心理微课堂”,开设在线课程7门、先后有181137人次参与学习;做大做强特色育人平台,开展“鲁彬之”学术讲堂和文化沙龙 90余期,邀请80多位知名学者、学术新人为广大师生作专题报告。
打造“青马工程”培训体系,提升团组织吸引力。加强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建设,推行“选育评荐”新模式,在“选”上强调优中选优,结合测试环节选拔学员;在“育”上突出综合全面,突出课程校本特色;在“评”上做到量化评定,实现培养环节的积分管理;在“荐”上做到示范带动,实施学员备案制度,做好人才举荐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培养爱国情怀。组织“不忘初心 礼敬国旗”主题教育活动,创新开展国旗下思政公开课、国旗下演讲,举办征文活动、党史故事宣讲大赛等系列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党爱国爱校情怀。持续推进“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学习,团员参学率100%,非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每期学习人数稳定在17000人左右,受到团省委通报表扬。
实施青春强基行动,增强组织引领
实施党建带团建示范工程,夯实工作基础。将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配套联动,整体推进,实施“党建领航、青春建功”党建创新品牌项目,表彰12个基层团组织“活力团支部”,300名青年标兵、“向上向善好青年”及“优秀青年志愿者”,基层团组织建设规范化程度显著提升。士官学院19828团支部被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推进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工作实效。各院团支部开展党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学习;智慧团建活动做好记录,将活动照片、活动内容准确上传至系统;规范和加强学生班级团支部建设,增强团支部的组织活力;开展“100+”团支部专题学习会,增强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录制原创手舞微视频《共青团团歌》,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
深化社团组织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内涵建设和职能发挥,践行服务宗旨,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大局贡献度和社会认可度;落实学生会“三联动”工作模式,打通工作人员培养、遴选、考核通道,推动学生会改革到位。起草修订滨州职业学院社团管理办法,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
实施青春创优行动,提升综合素养
投身社会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围绕“青鸟计划”“红色寻访”主题,学院在“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项目组建团队136个,参与活动人数8270人,服务群众3万余人,形成社会调研报告1224篇,其中10余篇被中青网刊发,向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宣传活动中的感人事迹、实践成果,着力提升了实践活动的育人功效,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高育人实效。学院通过第二课堂,探索新颖、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线上“到梦空间”系统,共有19600余名学生激活参与,组建了937个部落,举办活动7385个,活动参与人次达1756980人。学院第二课堂管理中心有4名成员入选团中央“全国第二课堂管理中心”全国管理员。
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增强文化素养。学院开展鲁彬之文化沙龙活动,邀请文化、艺术、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院作讲座,提升师生文化素养。举办“优秀学生讲堂”,发挥优秀青年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掘优秀学生并分享优秀青年学子的心路成长历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学院还举办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青年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
实施青春赋能行动,奉献青春力量
激发创新潜能,释放创造活力。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估,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鼓励大学生参与各个层次的创业竞赛,发动“青创管理平台”参赛项目183项,参加“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省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挑战杯”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践行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开展“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争做主人翁,共创美丽校园”义务劳动,传递爱心。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把开展志愿服务与社区结合,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组织大学生团员志愿者到滨州市滨城区各“青年之家”开展服务,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爱和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厚植奉献精神 凝聚向善力量。与滨州市中心血站在褒扬义务献血善举、助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达成共识,每年组织3000余名学生参加献血活动,献血总量超过60万毫升,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推进“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向“希望小屋”捐助6万余元,捐助数额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受到团省委通报表扬。牵头组织开展“衣起公益”活动,4364名学生参与捐书、捐物活动。学院1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编辑:冀春鑫
审核: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