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聚力实现“六个跨越”,建设现代平阴。
平阴县教育工作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坚持优先发展不动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2022年4月,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
政府主导,多方协同,教育优先发展全面保障
强化高位统筹,顶层设计有高度。济南市将支持平阴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列入近几年重点工作,平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明确将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民生改善突破”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教育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平阴县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编制方案》等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总框架”“时间表”和“路线图”。每年都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强化多方协同,关怀指导有深度。平阴县成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教体局、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卫健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明晰了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县委、县政府总揽全局、持续发力,积极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设置11个督导责任区,对街镇强化教育保障、安全与环境创设等指标进行考核,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在济南市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平阴县位居全市第一。
强化教育投入,发展保障有力度。平阴县坚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障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夯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平阴县创建工作,全县累计投资31.6亿元,新建、改扩建20所学校(幼儿园),推进了城乡办学条件的整体跃升,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支撑。优先保障全县教师工资发放和各项福利待遇,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全面落实教师年度考核奖金发放,把最美的风景留在校园,把最优的待遇留给老师,把最佳的条件留给孩子。
力促均衡,狠抓质量,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平阴县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完成,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内涵建设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平阴自然、社会、人文资源,确定81个研学游资源点、6大类专题研学线路,开发27套研学游课程,打造具有平阴特色的学生研学活动品牌,增加孩子社会实践,培养家国情怀,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体系,切实提升育人质量。
结对共进,城乡学校内涵建设齐头并进。一是城乡联盟共建共享。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结成联盟共建学校,在地理方位上形成了东、西、东南、西南“四区”联动格局,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校际间“理念互通、管理共建,名师共享、教学同步,送课下乡、传帮交流,研训同频、评价捆绑”的联动机制,真正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同城区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二是校园文化“一校一品”。提升品位,积聚优势、放大亮点,着力打造学校特色和文化,鼓励学校个性化发展,实验学校“陶艺”文化、龙山小学“博雅”文化、榆山小学“黄河”文化、安城小学“和谐”教育、店子小学“和乐”文化等校园品牌不断涌现,城乡学校软实力同步提升。三是课程建设丰富多彩。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做到“基础课程最优化、拓展课程多样化、探究课程主题化”。龙山小学“博雅文化”课程体系、实验小学“我能行”课程体系,让学生从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知识的研究者。平阴四中学生版画作品《藏书票》远赴瑞士参加中欧文化交流,龙山小学继承省级非遗项目民间艺术加古通,在校园代代传承。充分利用我县自然、社会、人文资源,确定81个研学游资源点、6大类专题研学线路,开发27套研学游课程,打造具有平阴特色的学生研学活动品牌,增加孩子社会实践,培养孩子家国情怀。
人才强教,城乡师资队伍水平共同提高。一是改革招录机制蓄势储能。近3年公开招聘专任教师378名,平阴籍在外地优秀教师回调42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教师14名,到山师大、曲师大直接引进50名师范类教师,提升招聘质量,保障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二是量化考核激发效能。县委、县政府出台《平阴县“惠师强师计划”行动方案》,通过四大行动、16项举措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惠师强师”的目标。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段分别制定差异化考核细则,出台《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意见》,以绩定效,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建立年度考核奖金分等次发放机制,根据学校考核结果和个人考核结果,年度考核奖差距超5000元,真正做到以实干实绩论英雄。三是城乡交流增强动能。发挥城镇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破解农村师资薄弱难题。2023年暑期调配教师531名,其中,15名中心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主动交流到二中、和山学校任教,45名县直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有效突破“区域教师资源不均衡”的难点。四是教研教改提高技能。建立专兼职教研员机制,发展63名优秀教师为兼职教研员,每个学科形成教研小组,有效壮大教研力量。建立定期任课交流机制,任期满5年的教研员,必须交流到学校从事1学年教学工作,避免脱离课堂时间太长后“纸上谈兵”。
注重公平,所有孩子受教育权力均等保障。平阴县坚持“依法、就近、免试”的入学原则,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确保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教育。对享受政策学生家庭、边缘易致贫学生家庭、低保学生家庭、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及幼儿应助尽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实现留守儿童的“学有所教、情有所依、安有所护、困有所助”。成立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与咨询委员会,通过属地随班就读和到县特殊学校就读为主、送教上门为辅,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
直面困难,勇担使命,开创优质均衡发展新局精准破题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平阴县还存在城区学校大校额、超标准班额现象,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平阴将继续发力。
深入实施“优先发展”保障工程。平阴县将认真履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职责,坚决贯彻落实“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理念,做到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师编制优先使用、教育用地优先安排“三个优先”,夯实优质均衡发展基础。
深入实施“质量创优”攻坚工程。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强化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研学为抓手,进一步拓展教育空间。加大教师招引力度,优化教师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深入实施惠师强师计划,持续深化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优教优酬,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深入实施“优质均衡”民生工程。通过扩大、盘活、共享等方式破解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招生入学管理,定期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的评估,防止出现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分配不均现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平阴县将努力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