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个漫长的假期中,家长们因为孩子要上"网课"给孩子配了手机,又或者把手机当成了"哄娃神器",开学以后,不少孩子却形成了"手机依赖",尤其现在又临近期末,家长们是否正在苦恼如何将手机"收回"?
家长与孩子对于手机如何使用的"抱怨"已经很久了。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学业;孩子抱怨家长总是盯着手机,"没有时间"和自己聊天,还不允许自己玩手机。近期,家长与孩子因使用手机而发生的争执明显增多。原因是自从网课开始,孩子们借着线上教学的契机,合情合理地"机不离手"。现在网课结束了,家长想把手机收回,可孩子已经习惯了有手机的日子并不想归还,这就引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新一轮的争执。
但是,在我们收回手机之前,不妨先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收回手机?
很多家长给出的原因是,使用手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使用手机真的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吗?这个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就拿孩子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为例,他们中大多数孩子也在使用手机。说到这,有些家长会说:"那些玩手机还成绩好的孩子,是因为他们能够管住自己,不会因为玩手机而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可这恰恰说明,孩子的成绩和玩不玩手机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孩子能不能管住自己。换句话说,对于管不住自己的孩子而言,即使没有手机,他们可能只是削一个铅笔也会把时间浪费掉。
还有一些家长会说,我不是不让孩子玩手机,只是我的孩子会沉迷于玩手机,沉迷到连吃饭的时间都在玩手机。如果孩子真的沉迷于手机,我们就更需要深入地想一想,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手机,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没收手机来解决这件事。
关于手机依赖,很多研究表明,来自家庭、朋友、社会支持较少的人依赖行为会更明显。当个人无法在生活中得到足够的人际支持与安慰,就会借助手机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来源。也就是说在手机依赖的背后,可能隐含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2018年,《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父母跟孩子的交流频率最低,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他们听孩子倾诉烦恼的时间最少,近半数中国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讲话的情形。抱怨孩子沉迷手机的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也整日关注着手机屏幕,孩子可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也可能是在手机当中寻找现实中得不到的快乐与关注。有时,孩子并不是真的沉迷于电子产品,而是除了屏幕之外"无事可做"。
因此,我们对待孩子手机上瘾的问题,更不能不问原因,粗暴的采取没收来解决。
前段时间曾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新闻,南宁市一小区里一名12岁左右的男孩从楼顶坠下,不幸当场身亡,而记者了解发现,竟然是由于家长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不让玩游戏,孩子一时想不通才做了傻事。
然而,孩子跳楼真的单单是因为不让其玩游戏吗?换句话说,如果游戏这件事在这个男孩眼中,只是一种娱乐的方式,这个孩子会因此而跳楼吗?会不会是因为这个游戏还给了这个男孩在现实生活中,从没有感受过的成就感;或者是游戏伙伴,给了他从没感受过的同伴支持?当家长强行拿走手机的那一刻,对这个男孩来说,就是抹杀了他的成就,割断了他的友情。如果能想到这些,似乎也就能理解这个孩子的选择,而不是轻飘飘的觉得这个孩子真傻。如果家长能更早的想到这些,可能就不会采取粗暴的没收手机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这个孩子的结局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因此,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孩子手机依赖的原因不尽相同:
①社交型依赖。
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手机给了孩子现实中缺乏的友情,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②游戏型依赖。
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手机给了孩子现实中缺少的成就感。
③娱乐型依赖。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手机给孩子无聊的时光增加了很多乐趣,但这些娱乐项目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你眼中的问题,也许就是别人眼中的解决方案。孩子每天都在玩手机,我要怎么解决?这也许不是问题,这是孩子的解决方案,解决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好,成就感很低的方案;解决跟同学的关系不好,见面不知道如何沟通的方案;解决没有人陪,无聊的时间不知道该干点什么的方案。而解决这个问题,没收手机只是撤掉了孩子的解决方案,但是没有给她正确的解决方案。我们跟孩子讨论的应该是如何与同学沟通,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如何利用自己空余的时间等。
如果你只是想让孩子的成绩更好,不要因为玩手机而影响成绩,那么应该教给孩子的是如何规划学习和手机使用,陪伴孩子制定详细的学习和手机使用计划,并监督孩子实行,而不是没收孩子的手机。因为在如今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当中,谁能够更好地使用手机,用手机创造更多的价值,谁才是时代的"弄潮儿"。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孩子买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美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组织执行长凯勒佛(Kerry Gallagher)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同时他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给父母们提了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清单。如果你下定决心帮助孩子戒掉手机依赖,不妨尝试着逐条实践一下。
作者:李甜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兼任山东省懿恒心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济南市教育学会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听证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作者:李甜甜
编辑: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