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大教育观念坑娃又坑爹
发布时间:2020-08-13 13:57 来源:《济南日报》 A+A-
-分享-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会逐渐形成两种人:一种人因努力而成功,另一种人因懒散而失败。如果想要孩子成为因努力而成功的人,那么就不要放任孩子,而是要逼孩子一把!下面四种放任孩子的教育谎言,坑娃又坑爹。
  1.孩子要快乐教育?骗人的!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快乐更重要,于是便开始放任孩子,不再约束,让孩子自由成长。孩子对舞蹈、画画感兴趣,二话不说,报班。几天后,孩子不耐烦了,父母立马同意孩子的放弃。这样的行为,看上去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实际上却是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学习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你可以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但社会不会迁就能力不行的成年人。当然,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孩子在经过努力取得成绩和回报的时候,那份满足感带来的快乐真实且持久。
  2.玩耍能出好成绩?别开玩笑了!掌声和鲜花谁都想要,但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孩子天性就喜欢玩,而学习是件苦差事。一个能取得优秀成绩的孩子,别人在玩游戏时,他在做作业,别人在看电影时,他在背单词。那些名列前茅的孩子,除了天资聪颖,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语文课本里的方仲永,他原本聪明过人,天赋异禀,可他的父母目光短浅,格局狭小,在孩子该努力学习的时候,让他四处游玩,到处显摆,结果没几年就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3.仅凭兴趣就能学习好?呵呵!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听了许多年。教育孩子,的确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但一个有出息的孩子,绝对不是仅凭兴趣就能获得优秀成绩的。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是其一,父母背后的监督同样不可少。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些场景:孩子说喜欢弹钢琴,学了没几天,他开始抱怨手都磨破了。孩子说喜欢画画,你给他报了班,没几天他又说枯燥……兴趣是不靠谱的东西。对此大人也好不到哪里。抱怨工作辛苦的时候,也会找个借口说,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实际上,即便是你很喜欢的工作,让你一年365天都做这件事,也会觉得很烦。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回避自己的短处,是人的天性。就像唱歌唱得不好的人,就不喜欢和朋友们去K歌一样。孩子学习也是这个道理。不仅仅要从兴趣出发,该学的没兴趣也要监督他学好,很多事情,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自然就会比别人做得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会更加浓烈,然后更喜欢做这件事情,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4.国外教育很轻松?别被骗了!很多人眼中的国外教育,是这样子的:隔三差五就放假,下午三点就放学,上课玩游戏,老师爱鼓励。很多人都觉得,国外念书太轻松了,太简单了。但事实并不如此。美国的名校竞争并不比我们国家差,如果孩子不上辅导班,不去补习才艺,不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履历,那么孩子进入名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些看似快乐的中小学,孩子确实不用承受任何压力。可这群孩子快乐没几年,出了学校就蒙了。有的会去社区大学混几年,有的直接找底层的体力劳动维持生活,或者拿失业补助,每天在街上闲逛,虚度光阴。
  周杰伦说过:“要不是妈妈拿着藤条逼着学琴,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他十分感谢母亲当年的“逼迫”,让他如今可以骄傲地活着!孩子的不坚持很正常,但父母不可放任。只要再逼孩子一下下,也许他会比你想象中的还要优秀。哪怕孩子当下会埋怨自己,但至少未来,孩子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儿童教育专栏作家保罗·图赫说:“相对于高IQ,成功更依赖于坚持、创造力、乐观、自控等等因素,这些不仅仅是性格,它们同时也是技能,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在其著作《孩子如何成功:性格中的隐藏力量》中,他提到一个值得深思的例子。相较于连贯完成高中教育的孩子,那些中学辍学后,又通过补习取得相同毕业证的孩子,在之后的发展中从来未能达到跟前者一样的高度。这是因为高中的学习经历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外,更培养了他们心理上的素质,例如坚持、延迟满足、专注完成的能力。而相比之下,通过补习获得文凭的学生则缺少规划和毅力。这个说明,成功不是歪打误撞的偶然,而是一种可以培养的品质。

编辑:周玉森 孟庆鹤(实习)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