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最普通的家庭,704分被清华王牌专业录取,他的家庭教育,你不想学学吗?
发布时间:2020-08-15 19:21 来源:新华美育 A+A-
-分享-

现在的社会,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学历低,不会培养孩子,教不出学霸。其实,这是不自信的表现。送给大家一句话:高学历的父母不一定就能培养出学霸,学历不高的父母,培养出学霸也不是不可能。

我们一起来分享下面这个非虚构的故事:

2020年的高考,浙江一位学子经媒体报道之后被大家所熟知,他叫项楚钧,来自宁海中学。这次高考的成绩是704分,考入了清华大学的“王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他的各科成绩中,语文124分,外语141分,数学142分,化学100分,物理97分,技术100 分。

看到这样的成绩,大家或许误以为这是一个书呆子,其实他是个176cm的阳光大男孩,喜欢跑步、书法,曾在校田径运动会1500米、3000米项目中多次获得金牌。

看到这样的学霸成绩,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位考生的家长是知识分子,父母都有高学历吧。其实不然,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做小生意,而且其父亲只有初中文化。

据悉,项爸爸24岁开始做生意,由于没有文化,头脑不灵光,生意始终做不大,最后往往会失败。项爸爸常常把自己做生意的实际经历和教训告诫项楚钧。或许,父亲的言传身教也是项楚钧读书格外用功的原因之一。

父母没有高学历的家庭,是怎么培养出项楚钧这样的学霸呢?除了项楚钧自己足够努力,其实也和他们家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一、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地生活学习

项楚钧的家庭里,妈妈是一个非常开朗、乐观的人。总是能给家庭成员带来欢乐,仿佛有种魔力,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其实,这可以认为,项楚钧的妈妈很幽默,具有搞笑的本领。在这样的家庭里,一家人可以和和气气的生活,即便是碰上了什么挫折或困难,她的妈妈也可以让一家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项楚钧在学业上碰到困难,她的妈妈也可以及时开导她,不会有什么心结。

二、教育孩子别总是指责,须注重引导

项妈妈回忆,小时候的项楚钧,是个很淘气的孩子,总是把其他小朋友弄哭。老师也经常告状,很让人头疼。于是,项妈妈总是买很多零食,带着他去其他小朋友家里道歉。项妈妈没有指责自己的孩子,而是通过上门道歉的方式,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

此外,为了锻炼项楚钧的心性,项妈妈开始让项楚钧练习书法,一年级时是硬笔字,二年级时是毛笔字。学了两年之后,项楚钧看着其他小朋友获奖,自己比不过,就没了兴趣。项妈妈却宽慰他:“妈妈没让你一定要拿奖,学书法就是为了修身养性的,不用跟别人比。”

于是,项楚钧坚持了下来,五年级时,他获得了书法“优秀奖”,从此,项楚钧再也没有放弃书法,反而培养了一个兴趣。

在项妈妈看来,学习也好,兴趣也罢,一定要坚持。项妈妈教育孩子,是很讲究方法和策略的,注重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指责,这样不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三、及时给孩子减压,不让他背着包袱学

除了心态,对孩子的教育讲究引导。2020年的考生经历了疫情、延迟开学、线上上课、高考推迟等困难,每一位考生都见证了历史。无形的压力袭来,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保持淡定,项楚钧就坦言,自己差点就没坚持下去。

尤其是妈妈住院之后,他特别的担心,学业上又面临高考,他觉得自己要崩溃了,在一次考试中,他考砸了。一方面是如山一样的压力,一方面是极不稳定的心态。这位18岁的少年打电话给父亲:“一分钟都不想呆了”。父亲得知后没有生气,让他去校门口,并亲自去接他出来。

出了校门之后,项爸爸带着儿子去爬山,爬了将近两个小时,两人还一起下棋。项楚钧睡了一觉,调整好情绪后,又返回了学校。在这个过程中,项楚钧就将自己的压力释放了出来,不背着包袱学习,是他保持心态稳定的重要方式。

大家可以想想,当心中有如山一样的压力时,做事情往往做不好,而且事半功倍。及时给自己减压,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时,项楚钧也会去跑步、做引体向上,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外也可以给自己减压,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项楚钧也会和自己的父母分享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父母总是能宽慰他,或是鼓励帮助他,即便是遇到挫折,他也能坚持下去。

四、普通的家庭,也可以培养学霸

家长有高学历,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但不是培养出学霸的必备条件之一。项楚钧成为学霸的过程,其实包含了他父母的心血。

在家庭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快乐。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必急于指责他,可以试试其它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两个兴趣,磨练他的性子,让他的脾气不再火爆。

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要及时给自己减压,这可以让你轻装上阵,做事事半功倍,也能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