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棍棒教育是对父母的底线要求
发布时间:2021-01-22 09:44 来源:中国妇女报作者:张明芳 A+A-
-分享-

家庭教育法草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提出,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这一条款也引发网友热议。

事实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而草案再次重申“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意味着再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家庭教育中要摒弃“棍棒底下出好人”的传统观念。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中任何形式的暴力,无论是身体伤害还是人格侵犯,都会让孩子深受其害。“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是身为父母或监护人的底线要求,也是坚持儿童优先原则的延伸。

“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也正是希望通过法律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开展,帮助父母厘清权责边界,促使父母在放下简单粗暴的“棍棒”后,进而思考和学习如何科学开展家庭教育。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中不可逾越的红线,父母更应该加强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张明芳

编辑:王煜玲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