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一向热闹欢腾的中小学校园基本都安静了下来。但阳信县玉友学校比往常更加欢快活跃。四百多中小学生每天在老师的保护和指导下,玩耍戏水或进行防溺水训练。令师生们意想不到的是,该校建设防溺水教育基地并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的做法让学校在今年暑假迎来高光时刻。不仅有新华社、光明网、大众日报等十几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对此纷纷报道,还有新浪微博等自媒体上一亿多网民关注阅读。该校的防溺水教育基地及有关做法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关注的目光?他们过去是怎么进行防溺水教育的?又是怎样探索出防溺水教育典型经验的?这些做法对困扰社会各方的防溺水教育有何启发和借鉴?带着这些问题,调研组对玉友学校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感到对于各地突破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难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防溺水安全教育全新升级
玉友学校位于阳信县温店镇的王坤兮村,地处庆云县、乐陵县、阳信县三县交界处,在校中小学生750名,有2/3的学生为留守儿童。每到暑假,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监管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大事、难事、操心事。2020年6月,该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基地正式启用,防溺水安全教育得以全新升级。
——思路升级:防溺水安全教育从“一手抓”变为“两手抓”。以往,每年暑假学校都按照上级要求,在“看好水”“管紧人”上做文章,压实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严格监管中小学生,要求他们远离水源,努力从源头上“堵”住溺水事故。现在,在做好“堵”字文章的同时,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中小学生安全接触水,培养他们掌握游泳及防溺水救助本领。学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从有“堵”无“疏”变为“堵疏结合”。
——举措升级:防溺水安全教育从理论走向实战。以往,该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在教室内进行。老师们通过看视频、搞讲座、模拟训练等形式,对学生们进行防溺水理论和知识教育。现在,学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堂从教室拓展到游泳池,学生们有时边听边练,有时先听后练,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从理论拓展到实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效结合。
——实效升级:学生们从“旱鸭子”变身“水鸭子”。以往,学校进行很多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但学生们一直都是不习水性的“旱鸭子”。现在,学校从现有师资中选拔了10名会游泳的教师兼职做游泳教练,暑期每天安排上1至3节不等的防溺水实战课。教学内容以掌握游泳技能及防溺水救助技能为主,以水上游戏为辅。经过十几天的学习,中小学生都能实现从“旱鸭子”到“水鸭子”的转变。学生们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自救及他救的能力也显著增强。
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成功探索
玉友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全新升级不是被动等来的结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玉友学校根据各级政府文件精神,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努力奋斗出来的。2019年以来,玉友学校以改革精神,主动探索,大胆创新,建阵地、设课程、搞开放,踏出一条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成功路子。
——泥塘变泳池,建设防溺水安全教育阵地。2019年1月起,玉友学校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对原有的一处废旧泥塘进行拓展改造,升级为占地6400多平米的露天泳池。泳池分成20厘米水深的浅滩区、60厘米水深的浅水区和150厘米水深的深水区。为方便学生戏水和掌握游泳技能,学校还建造了跳台、码头、水帘、龙桥、凉亭、水上长廊等辅助设施,设置了游泳圈、皮划艇、救援绳索等。
——摸索到规范,开设防溺水安全教育实战课程。玉友学校从现有师资中选拔了10名会游泳的教师兼职做防溺水安全教育教练,老师们按照自主开发的课程进行了有效的教学。但这些课程比较零散,教学实践也规范不足。目前,学校正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翻译国外的系统课程,同时动员老师们开发规范、系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自用到共享,拓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受益面。玉友学校从解决自家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难题入手规划设计防溺水安全教育基地。但在正式启用后,并未将自费建设的游泳设施定位于仅供自己的学生使用,而是定位于公益性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基地”。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坚持向校外儿童免费开放。不管是其他学校有组织地来进行游泳教学,还是家长带孩子自学游泳或玩耍嬉戏,该校都坚持有序免费开放。进入暑期后,该教育基地的受益面正从校内扩展到校外。
玉友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带来的启示
夏季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对中小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是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玉友学校打破常规,坚持指导中小学生接近安全水源、掌握游泳技能和防溺水救助本领,其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启示一: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必须有一心向党、奉献社会的领头人。对于建设防溺水安全教育基地并且免费对外开放,玉友学校周边的村民评价说,这是个受累不讨好的“买卖”,也是个“赔钱买卖”。更可况,组织学生在水中学习防溺水,本身就潜藏着溺水危险。敢于大胆冒风险又谨慎防风险、甘心投资建设防溺水教育基地又坚持公益性开放,主要在于玉友学校有一个素质过硬的带头人。学校董事长郝玉友曾任阳信县温店镇西郝村支部书记多年,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当选市、县人大代表。在党和国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他沿着党和政府部署的方向,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办起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办教育奉献社会、为党旗增辉,是郝玉友始终不变的初心。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需要克服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困难、专业师资缺乏、风险防控加大等硬性难题,需要更多郝玉友这样一心向党、奉献社会的领头人。
启示二: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必须坚持党委政府和学校协同发力。
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学校是最重要的实施主体。但要清醒看到,也需要党委政府发挥好引导作用,推动形成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玉友学校防溺水教育基地典型经验是阳信县开展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阳信县党委政府把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工作方针,推动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联防联控,明职责、敲警钟、堵隐患、压责任、严监管,做实每个细节,努力从源头上“堵”住溺水事故。玉友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及使用过程中,从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到教体局、宣传部等各部门,从项目建设、政策争取、对外宣传等方面,都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委政府和学校协同发力,才能汇聚起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强大力量。
启示三: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必须摒弃重堵轻疏,坚持堵疏并重。
玉友学校的防溺水教育基地投入使用仅一个多月,游泳教练多为文化课教师兼职,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也在摸索实施。总体来看,该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实践处于探索阶段。这些实践在全国层面受到高度关注并得到广泛赞誉,折射出当前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实践“疏”字文章严重不足的现实。调研发现,与严格管控学生远离水源、做实做细“堵”这篇文章相比,受基础设施不足、师资不足等因素制约,全市在教会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及防溺水救助本领、做好“疏”字这篇文章上所下功夫严重不足。毋庸置疑,劝导、阻止中小学生远离水源,对防止中小学生溺水确实作用明显,但弊端也非常突出:规矩的学生一旦遇上水情会不知所措,不守规矩的学生容易瞒着成年人偷偷涉水造成溺水惨剧。玉友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中小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最急迫的就是改变重堵轻疏的局面,坚持堵疏并重,在做实做细“堵”字文章、严控学生远离水源的基础上,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和防溺水救助本领、在“疏”上着力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