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双减”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词。众所周知,推进“双减”根本在校内,关键在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我省是如何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呢?12月2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表示,下步工作中,将实施“强课增效”工程,把校内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上去,从根本上满足家长、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一是立足课堂要效率。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深化强课提质行动,以质量提升促“双减”落地。组建中小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依靠专业力量,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指导。制定分学段、分学科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开展优质课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激发各地各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是立足课程要品质。将课程作为质量提升的主抓手,着力深化课程改革。组织制定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研制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健全完善符合国家要求、体现山东特色的课程管理体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兼顾教材使用版本,建立课程目录库,不断丰富优质课程资源,并组织开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优秀课例展评活动。
三是立足课后要特色。着力将校内课后服务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推进“课后托管”向“素质拓展”转变。健全完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进一步落实经费保障、教职工激励等工作机制。指导各地通过“内挖外引”,利用好校内教研师资资源,大力引进第三方服务,强力供给优质课后服务活动和课程,增强校内吸引力,满足学生多元素质教育发展需求。
四是立足课本要规范。组建省级教材委员会,修订中小学教学用书选用管理办法,完善选用职责,规范选用程序,压实选用责任,强力规范教材教辅读物选用管理,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
五是立足课题要高度。强化教研支撑和典型示范,以优质教研、优质课题、优质课例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组建中小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实施教学改革立项,集中力量开展项目攻关,解决制约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关键性难题。强化优质成果培育,组织开展教学成果奖奖励工作,以奖促改、以奖促研、以奖促教。
六是立足课外要活力。立足“双减”政策实施要求和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好“减”出来的时间,着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好学生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文章。主要是指导家校协同,加强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丰富多样化、个性化实践活动设计,激励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劳动实践教育,利用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涵养学生品格、砥砺学生品质。
作者:冀春鑫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近日,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在青岛市成功举办。105所职业院校的189个教学团队、752名参赛教师进入现场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