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市抢抓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契机,坚持市域统筹,深化机制创新,加快育人变革,推动普通高中从“分层发展”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转变,实现了优质特色发展。潍坊市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启动会议、总结会议发言,潍坊中考改革引领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获部领导批示肯定。
一、明确定位,夯实特色多样发展基石
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印发《潍坊市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实施方案》,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探索综合高中、艺术高中、科技高中等多样化发展路径,全市建设30所以上涵盖人文、数理、艺体、科技、综合及其他类型的特色高中,构建贯通招生、培养、评价、管理等环节的体制机制,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特色发展格局。二是确立建设方向。按照“项目特色——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思路,科学指导每一所高中制定完善特色发展方案,通过立项课题研究等形式培育优势学科和项目,建设特色文化,培育特色教师,培养特色学生,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三是优化特色布局。原则上每个招生区域同一类型特色高中建设一所,发挥各类别特色高中学校示范引领作用,结对帮扶2所以上县中或相对薄弱高中,牵头组建特色学科和项目建设共同体,在教学名师培养、学生特长提升、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推出标志性成果。
二、强化举措,探索特色多样发展路径
(一)搭建特色贯通培养“立交桥”。一是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全市所有初中学校初三年级全部开设每学年不少于36课时的人生规划课程,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65所普通高中全部开设了职业体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术等选修课程,综合高中开设普职融通人才培养和文化课重构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特色发展需求。部分高中学校还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借助高校优质资源,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二是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潍坊是教育部确定的中考改革试点市,始终坚持生源均衡配置,将全市划分为“8个县市+中心市区”共9个招生区域,各区域分别划定等级、分别招生录取。赋予高中招生自主权,逐步扩大特殊才能学生招生比例。普通高中学校可根据办学实际,自主命题、自主选才,结合学校特色发展情况,招收在自然科学、科技创新、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学科素养较高、有突出才能的学生,并可以在中考录取时从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等6门科目中选取不超过两科单设录取底线,让学校特色和学生特色相得益彰。三是畅通特色多样发展路径。全市已初步遴选创建特色高中28所,昌乐一中全省唯一的“海军航空实验班”、诸城一中等6所全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深化普职融通发展,依托全市优质普通高中设立普职融通班,在职业院校设立职教高考班,建好诸城市超然综合高级中学等8所省市级综合高中,高一全部按照普通高中课程开设,高一结束后学生根据成绩和兴趣选择继续普通高中教育或转为中职教育。近年来,已有3568名学生通过学籍互转获得二次选择机会,在适合自己的跑道上实现了人生出彩。
(二)拓展特色课程建设“新载体”。一是培育特色优势学科。创建潍坊七中体育与健康等8个省级学科基地,建设潍坊北辰中学数学等44个市级学科基地,覆盖普通高中14门学科,健全课程实施、质量监测、教学管理、学生评价等配套制度,打造区域学科教学高地。二是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围绕优势学科“一校一案”打造多元、立体、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图谱,全市65所高中开发选修课程1074门,阅读、体育、创客、戏剧等特色课程广泛开设,分层、分类、特需的课程全面满足学生选择需要。深化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全市开设10种以上选课走班组合的高中学校有37所,为学生提供订制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实现了“一生一课表”。三是深化“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发布《中小学新课程新课标新课堂教学与评价模型》《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各学科课堂基本要素》,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行项目式、探究式学习。制定实施包括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学情会商制度、学科教师协作制度等一系列课堂诊断制度,切实提高特色课堂建设效益。
(三)凝聚特色多样发展“新保障”。一是提升办学条件。全市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连续16年超过25%,近五年累计投入85.63亿元,新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27所。大力推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等特色学科教室建设,推动实验室、科技教室、编程教室等改造升级,全市建成学科教室1660个、理化生实验室656个、其他各类功能教室1132个,为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提供条件保障。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对于获评省市级特色高中的公办高中学校,学费按照不超过现行基础30%的比例上浮,全市28所省市级特色高中学费从1600元/生/年提到1920元/生/年;对于省市级学科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奖补资金,用于特色课程开发、特色活动开展等,强力支持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多样发展。三是保障优质师资。深化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将特色发展作为普通高中校长的7项关键能力之一,通过6A特色办学评估,引导校长更加专注高中特色发展。加强师资调配,由高中学校根据特色发展需要提报教师招聘计划,近三年补充急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1237人,并通过“县管校聘”等方式调配856人,满足特色发展需求。实施特色学科教师雁阵工程,发挥齐鲁名师、特级教师等示范引领作用,带动8326名骨干型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做大做强特色学科教师群体。健全激励机制,每年9200万元的绩效工资增量和200万元的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向特色学科教师培养倾斜,引导教师经常性开展特色学科示范教学、联合教研、跨学科研讨等。
三、成果斐然,突出特色多样发展实效
一是特色课程建设显著。潍坊一中走班制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寒亭一中依托社团活动提升高中德育实效、潍坊七中校本活动课程开发实践、潍坊实验中学“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探索、诸城繁华中学红色课程建设与实践等在全省、全国推介。
二是课堂教学成果凸显。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昌乐二中的课堂育人深度变革、安丘一中的“四有”优质高效课堂等一大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潍坊作业管理做法入选教育部首批落实“双减”典型案例。
三是特色育人多点开花。潍坊高中代表队连续六次进入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决赛并获“两连冠”,潍坊北辰中学高二学子夺得全国奥数金牌并提前一年升入北京大学深造,潍坊一中学子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潍坊七中女排连续12年夺得全省冠军。
四是师资队伍特色显著。全市56%的普通高中校长有专著,14名高中校长获评齐鲁名校长、潍坊市特级校长,近200名高中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名师、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全市32项高中特色发展成果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为解决假期看护困难与成长资源匮乏问题,济南高新区推出“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项目(学生组成若干假期活动小组),构建“政府 ...
临沂市河东区整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红色德育体系。该体系以课程、活动、文化为核心,通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