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青岛 > 正文
青岛:全力做好“复学季”学生心理守护
发布时间:2020-06-01 09:5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孙军 A+A-
-分享-

5月25日是青岛市三至六年级小学生返校复课的日子。当天,青岛朝城路小学以“相聚•爱”为主题随之开启一周的“心理健康节”活动,并向全校复课师生每人赠送一张“爱心卡”和一份装有口罩、消毒液等物品的“爱心大礼包”,为师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是青岛市全方位、立体化做好学生“复学季”心理守护的一个缩影。

在全市层面,为切实做好复学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青岛市教育局通过全面排查学生心理状况、开设网上心理辅导课程、加强心理援助热线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开设网上“家长大课堂”和“家长面对面”、打造《教子有方》访谈节目、加大心理知识宣传和普及等多种途径,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做好学生“复学季”心理守护,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投入校园正常学习生活。

开学复课前后,该市首先指导各区市、各学校以问卷、谈话、心理绘画或其他专业心理评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全面摸底,筛查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心理监测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辅导措施。在此基础上,青岛市针对疫情防控和学生居家学习的发展变化,以及家长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集中全市教育系统专业力量,先后分两批开发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课程70节,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上传至青岛教育云空间和“青岛家校合作网”,供师生、家长自主选用。截至目前,视频点击量达16.1万。青岛还开通全市教育系统心理援助热线和电子邮箱,市及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开通15条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和13个电子邮箱,207名专职心理教师轮流接听电话,面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与本次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工作。坚持每天、每周、每月进行心理援助热线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针对集中反映的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问题等,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有效缓解了咨询人员的心理焦虑。

青岛市教育局将5月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通过集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耐挫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该市积极引入专家引领,开设了网上“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活动、《教子有方》访谈节目。邀请全国知名专家、青岛名师举办网上“家长大课堂”和“家长面对面”,采用网上举办集体讲座、线下用电话和邮箱单独沟通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家庭教育访谈节目《教子有方》为例,节目针对亲子关系等专题及时帮助广大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现已推出3期,视频点击量合计1.9万。

伴随着全市高初中所有年级及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返校复课,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岛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处处长翟林林告诉记者,将做好4方面工作,即做好顶层设计,出台《关于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及平台建设,常态化设置市、区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咨询热线,建好用好心理辅导室,每两年评选50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培植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按规定配备中小学心理专兼职教师,加强教师梯队建设,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指导,充分利用驻青高校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密切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建立心理专家资源库,建立心理专家与区市、中小学结对机制,定期开展 “心理专家进校园”活动,全力为学生心理健康撑起“保护伞”。

作者:孙军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青岛开展暑期校内托管:托得安 管得好

多地网友反映,一些家长早上把放暑假的孩子送到图书馆,中午给孩子点一份外卖,下班后再来接。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因缺乏看管,喧哗 ...

08-01 14:12人民日报

青岛小学生打破世界纪录!斩获中国跳绳队本届世青赛首金

2025年7月31日,在日本川崎举行的世界青少年跳绳锦标赛(JWC)中,来自李沧区的青岛东川路小学五年级(1)班的学生曹 ...

08-03 09:18青岛市教育局

助力孩子们的假期走向精彩,青岛花式托管的“破界”实践

市北区开办28家职工子女爱心托管驿站,已累计为700个家庭提供暑期托管服务;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实施“互助式”托管,让职工通 ...

08-07 09:5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