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青岛 > 正文
惠及2万余名幼儿!平度探索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发布时间:2024-07-02 10:41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A+A-
-分享-

  守护育幼底线,成就美好童年。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奏响教育惠民“交响曲”。用“法”守护每一个幼儿的权益,用“爱”呵护每一个幼儿的生活,用“心”走进每一个幼儿的世界。

  近年来,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结合青岛市《关于推进学前教育联盟办园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形成4类8模式联盟办园体系,联盟办园覆盖率、参与率达100%。各联盟建立起平等、互助、共进、持久的教育生态,280余所幼儿园,2万余名幼儿受益,全市形成联盟办园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创新管理机制

  加快联盟办园内涵发展

  2017年印发《平度市幼儿园协作体联盟实施方案》,启动全市幼儿园协作体联盟活动。2020年,制定印发《平度市学前教育联盟办园实施方案》,全市联盟办园模式形成并不断完善。

  2023年至今,实验联盟定期组织联盟园教师到主体园跟岗学习80余人次;红旗联盟组织骨干教师赴联盟园送教上门活动19次;开发区联盟园教师到主体园跟岗10次,共计140人次;同和联盟主体园共派出支教教师10余名,送教、帮教18次。组织市级联盟集备58次,参与人员1400余人次。

  探索多条路径

  助推联盟办园分层提质

  融合辐射,促新园启用高质高效

  在实施优质公办园+分园的基础上,针对公办学位紧缺区域,将新建成的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由优质公办幼儿园接管,办成分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实际需要,租赁部分民办幼儿园,由公办幼儿园统一管理,设为分园,实施“总园管理团队+园区执行团队”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一体带动,促薄弱园质量稳步提升

  全市31处中心幼儿园实施镇域一体化办园模式,以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为主体园,实施“六统一管理”,带动镇域内村办园和民办园共同发展。自实施联盟办园以来,全市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共26所晋升为省示范幼儿园,198所晋升为省一类幼儿园。

  联盟共进,促联盟办园协同发展

  全市四大联盟主体园之间强强联合,结成城区园联盟,以联合教研、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等为重点,互相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各优质园进一步发展提高。2020年,平度市实验幼儿园在山东省游戏活动实验区(园)建设推进现场会上作《聚焦游戏研究 助推特色发展》典型经验交流。2022年,平度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在青岛市幼小科学衔接推进会平度专场作《看见儿童 遇见 未来——让“幼小衔接”面向太阳,自信生长》经验交流。2023年,平度市同和街道中心幼儿园在青岛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和爱联盟同发展 协作共赢谱新篇》的典型经验交流,总结开展城乡幼儿园联盟、镇域一体化联盟等多种联盟办园的有力举措和取得的成效。2024年4月,平度市红旗幼儿园在青岛市学前教育实验项目园联盟交流研讨会上作《智玩游戏 赋“语”生长》经验汇报。

  激活联盟力量

  聚力联盟办园精进共赢

  近年来,全市258所幼儿园晋升为山东省一类幼儿园,实现发展共赢的新局面。青岛市教育局先后3次在我市召开游戏研究现场会,推介我市游戏研究经验;2023年,在青岛市游戏活动实验区(园)成果展示现场会上,平度市作联盟办园模式下的游戏研究经验《多元合力 拓面提质 着力推进区域游戏研究》典型发言。40余所幼儿园幼小衔接经验、游戏研究经验在中国教育报、《教育家》等媒体发表;多个游戏案例获评山东省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300余名教师获省市级荣誉称号。

  下一步,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其它区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联盟办园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让每一名儿童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光明日报》点赞!青岛李沧“课间15分钟”,到底妙在哪?

2月2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题为《山东青岛:课间“加长”健康“加倍”》的文章,对我市李沧区中小学推行“课间15分钟”改 ...

03-01 10:25《光明日报》

青岛俩少年路遇万元皮包,“教科书式”归还获赞

2月23日下午,凭海临风小学501班学生,程梓皓、张竣皓在小区玩耍时,发现地上有一个黑色皮包,打开发现其中有万元现金和相 ...

03-02 11:10西海岸新区教体局

青岛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大讲堂主题宣讲活动举行

3月5日,由青岛市教育局主办的青岛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大讲堂主题宣讲活动在青岛二中学分校举行。

03-06 09:40青岛市教育局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