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涛:匠心为笔,写就援疆“一生事”
发布时间:2025-09-15 15:32 来源:聊城大学作者:孔亚 A+A-
-分享-

  今年教师节,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研讨会,将聊城大学与新疆麦盖提县紧紧相连。会议聚焦“如何实现从短期实践帮扶到服务边疆振兴的长效赋能”,而这正是聊城大学教务处实验与实践中心副主任韩涛用四年时间写就的答卷——494名支教生、846个班级、服务学生4.23万人次……数字背后,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系统布局、情感浸润的援疆实践。

  “援疆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项需要精心组织的系统工程。”这是韩涛常说的话,也是他开展工作的起点。从2022年首批支教团组建起,他便牵头建立“选拔-培训-保障-总结”全流程工作机制,编写《援疆支教工作手册》,系统梳理新疆风土人情、教育政策与文化特色,为一批批支教新人架桥铺路。

  在教育援疆工作中,韩涛以“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为疆留什么”作为每一批支教教师的行动锚点。在他的推动下,学校逐步构建起“云端教研”“三导师制”、校际“一对一结对”的“聊大方案”,实现从短暂“播种”到长期“丰收”的转变。

  除了机制创新,韩涛更重视情感连接与文化共鸣。他创办《聊大胡杨》内部刊物,设置“教研风采”“时光剪影”等栏目,记录支教点滴。四年来,该刊已印发22期,收录文章1270篇、总字数达180万字,成为支教师生的“成长纪念册”。

  韩涛还推动实行鲁疆两地学生“手拉手”计划,通过书信与线上互动缔结深厚情谊。2023年5月,在喀什大学的一场交流活动中,聊城大学学子唱起《匆匆那年》,歌声引来喀什学生感动落泪——文化在这一刻跨越山河、直抵人心。在麦盖提县,他与李德仁院士等一同义务植树,种下150棵旗杆杨。他坦言:“种树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也为这份热爱找到了最坚实的依托。

  2025年9月,再次站上培训讲台的韩涛,鬓角已添白发,言语依旧铿锵。在他的办公桌上,一张标注了所有支教学校位置的地图格外醒目。目前,他正牵头编写《聊城大学援疆支教成果集》,推动短期经验向长效机制转化,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教育援疆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生的事业。”韩涛说。当被问及这些年的收获,他微笑道:“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听到他们用普通话认真朗读,一切都值了。”从制度设计到文化浸润,从团队带领到长远规划,韩涛以匠心和热忱诠释了一名新时代教育者的担当。他如胡杨般扎根,又如桥梁般连通,在跨越山河的教育援疆路上,静待绿荫成林。

作者:孔亚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王婧:匠心梦想的点灯人

她是职教沃土的深耕者,是匠心梦想的点灯人。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王婧将滚烫的初心融入职业教育,在党建育人、产教融合、教学改 ...

09-03 14:4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教育是守护每艘航船驶向希望

教育是守护每艘航船驶向希望

09-03 14: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田埂上的职教突围

田埂上的职教突围

09-03 15:5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