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点亮汉语之光
发布时间:2025-09-29 10:1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贾丙波 A+A-
-分享-

  2003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我踏入了山东师范大学的校门,正式开启了我的从教生涯。教学楼三楼那熠熠生辉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8个鎏金大字,如同一簇跃动的火种,在我心中点燃了希望之光。那时的我尚未意识到,这簇火种将在6年后随我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东非肯尼亚,点燃一片璀璨的文明之光。

  拼音“ü”:小音素,大突破

  在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的第一堂课上,40多名学生聚精会神地盯着黑板上的拼音表。当读到“ü”这个音时,教室里顿时掀起一阵困惑的声浪。“呜呜呜……”学生James夸张的模仿引来一阵哄笑。这个在英语与斯瓦希里语中都不存在的发音,成了横亘在文化交流路上的第一块礁石。面对这一挑战,当天下午,我立刻向国内专家求助,并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法:先把舌头放在发“i”音的位置,再尝试发出“u”音,这样就能清晰地发出“ü”音。次日清晨,学生们纷纷按照指令练习发音。当Maria惊喜地发现舌尖轻抵下齿便能发出完美的“ü”音时,整个教室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这个看似微小的突破,如同雨季第一滴落在旱地上的甘露,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简单传授,而在于为不同文明之间搭建起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汉语角:小活动,大梦想

  每周五下午的汉语角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初,只有6名学生围坐在猴面包树下。我手持《中国历史故事》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援引《读者》杂志中的生动篇章描绘中国飞速发展的奇迹。在这些学生中,Ruth尤为出色,她的汉语发音标准,学习进度更是突飞猛进。我便鼓励她报名参加“汉语桥”的选拔赛,并全力以赴指导她备赛。从发音训练到演讲技巧,从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到舞台表现的细节把控,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紧张而充实的日子。比赛中,当Ruth这个吉库尤族姑娘用她高亢的嗓音唱出“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时,晚霞正为她红黑相间的“舒卡”披肩镀上金边。最终,她凭借出色的发挥荣获全国第二名,并成功申请到来华留学的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她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喜悦的泪光,用字正腔圆的汉语说道:“语言是看不见的乌胡鲁大桥(自由大桥)。”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我的付出,正在点亮学生的梦想。我仿佛看见无数这样的桥梁正在东非高原拔地而起,连接着中非人民的友谊与未来。

  教材编写:小成就,大桥梁

  肯尼亚作为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中国游客前来观光。应肯雅塔大学旅游学院的邀请,我决定结合肯尼亚的著名景点与中国语言文化编写一套专属教材。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资料的匮乏、文化差异等难题如一道道关卡横亘在我面前。我四处查阅资料,与旅游学院院长深入探讨肯尼亚的旅游资源,同时精心筛选适合旅游场景的汉语知识。无数个日夜,我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反复斟酌每个章节、每个词语。终于,凝结着心血的《旅游汉语》(1、2、3册)陆续问世。这套教材经肯雅塔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成为肯雅塔大学旅游学院的专用教材,帮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掌握旅游汉语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后来,牛津大学出版社向我伸出橄榄枝,邀请我主编《肯尼亚旅游汉语》。如今,这本教材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肯尼亚导游们的参考书目。看到自己编写的教材被广泛应用,架起与中非交流的桥梁,我心中满是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在教育领域深耕的信念。

  文化交流:小仪式,大使命

  参与迎接国家领导人来访的接待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又一高光时刻。现场处处飘扬着中国国旗,国家领导人与我们亲切握手交谈,话语中充满关怀与鼓励。那一刻,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我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关乎个人事业追求,更是国家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是在为增进国家间的友谊与合作贡献力量。

  在肯雅塔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学校特意升起一面中国国旗。看着国旗在晨风中飘扬,如同一抹流动的朝霞,我内心的自豪感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我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也为自己能够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为祖国赢得尊重而无比自豪。毕业生代表中,那个曾发不准“ü”音的James已成功申请到来华留学的奖学金;曾把饺子包成足球的Rebecca已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担任秘书一职。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用教育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回望在东非高原奋战的1600多个日夜,我心中涌动着无尽的自豪与感动。我知道,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汇聚成了连接中非友谊的桥梁,让不同文明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而我,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教育的力量书写更多关于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美好篇章。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教师)

作者:贾丙波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王婧:匠心梦想的点灯人

她是职教沃土的深耕者,是匠心梦想的点灯人。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王婧将滚烫的初心融入职业教育,在党建育人、产教融合、教学改 ...

09-03 14:4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教育是守护每艘航船驶向希望

教育是守护每艘航船驶向希望

09-03 14:59《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田埂上的职教突围

田埂上的职教突围

09-03 15:54《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