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山东 > 正文
读故事 唱颂歌:《红星照我去战斗》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16 10:57 来源:《当代小学生》(中高年级版)作者:牟桐歌 A+A-
-分享-

197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红遍全国的故事影片《闪闪的红星》。影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红军北上抗日后,留在赣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后代潘冬子在党的培养下茁壮成长,与土豪胡汉三英勇斗争的故事。

《闪闪的红星》取得成功,得益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其中,影片中的音乐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插曲《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都是不可多得的音乐佳作,朗朗上口,家喻户晓。

说起《红星照我去战斗》,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最初,电影中并没有这首歌曲。除了《红星歌》《映山红》外,还有一首儿童歌曲《高山竹子青又青》:“高山竹子青又青,颗颗红星亮晶晶,流水送得八方去,五洲四海放光明。”相应的画面是潘冬子坐在河边削竹竿,刻上“红军万岁”“打倒白狗子”等字样。担任影片作曲的傅庚辰是经验丰富的军旅音乐家,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1961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为《雷锋》《地道战》等影片创作了《雷锋,我们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他反复阅读《闪闪的红星》电影剧本,感觉《高山竹子青又青》的内容与《红星歌》有点儿重复,意境也不够新颖,最好换一首更有深度、更富美感的歌曲。此时,剧本中的一段文字引起了他的注意:“两岸青山,一湾绿水,一叶竹排,顺流而下。”他觉得可以在这里插入一首吻合这种意境的插曲。于是,他主动找到导演李俊交流意见,建议在“竹排流水”处新写一首歌曲,由景及人,在诗情画意中表现潘冬子的宏伟理想和宽阔胸怀,而《高山竹子青又青》就没有必要保留了。李俊听了,连声叫好,就让傅庚辰在摄制组主创会上阐述想法,结果获得一致支持,并当场决定由创作组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室政委王汝俊执笔赶写歌词。几天后,歌词完成了。讨论过程中,大家肯定了歌词的思想性,同时有人提出建议:有的语言“太过了”,拔高了潘冬子的形象,如“小小竹排顺江游,两岸青山身后留,今日悄悄去,明日满江红”。经过集思广益,歌词变成了这个样子:“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修改后将歌词命名为《红星照我去战斗》,突出了潘冬子对党的热爱和信仰,点明了潘冬子革命精神的源泉。

傅庚辰手捧歌词,胸中激情奔涌。他遵循音乐创作规律,不盲从当时“高、响、硬、喊”的流行风,写出了一首以美取胜、以情感人的抒情歌曲。在曲调上,他吸收了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的特色,将革命情怀、民族风格、时代旋律融于一体,使歌曲更加富有感染力。这首歌曲的首唱是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他当时30多岁,而主人公潘冬子才11岁。为了使歌声能够表露出一颗红色的童心,他把潘冬子这个人物的特点嚼碎了,反复唱了100遍,直到唱到心里去,才让自己过关。果然,现场录音的时候,一次就成功了。

《闪闪的红星》上映后,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与影片一样,好评如潮。歌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歌唱家在唱,普通群众也在唱。李双江在给傅庚辰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每次演出报幕《红星照我去战斗》,全场就沸腾。我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在台下喊‘小小竹排,小小竹排’,不唱就过不了关。”军旅歌唱家阎维文认为,这首歌曲仿佛天籁之音,太好听了。至今,《红星照我去战斗》和《红星歌》《映山红》仍传唱不衰,经常唱响在大型庆典或纪念活动场所。2019年,《红星照我去战斗》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作者:牟桐歌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2025年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培训班举办

7月29日-31日,全省高中校长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提升校长政策执行力和战略领导能 ...

08-01 08:45山东省教育厅

开始征集!全省青少年学生阅读荐书活动来啦

为充分发挥阅读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阅读书籍 ...

08-01 10:58山东教育发布、山东教育社

山东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启动

山东省 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场集中受理工作今天启动,工作将持续到 9月12号。

08-02 09:48山东电视台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