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忙碌于柴米油盐的宝妈,到足迹遍及上海、杭州、苏州的育儿专家,山东临沂的刘微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这束照亮她前程的光,源于2018年她抓住机遇,参加了临沂市幼儿保育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精益求精的技能让她成为金牌月嫂,口碑载道,收入水涨船高。刘微的蜕变,正是山东省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山东省人社部门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引领,从培训政策、模式、项目、供给多维度创新,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培训生态链,推动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54.1万人次,技能价值在齐鲁大地持续释放。
新政策筑基 完善制度保障
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12月,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要求织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网络,重磅启动“技能山东”行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5年4月,省人社厅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深化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的通知》,为2025-2027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绘制出清晰的“山东路线图”。
近年来,山东在技能培训领域持续放大招、出实招。首次出台省级“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建立起全省补贴性培训项目需求指导目录动态调整机制,让补贴资金发放和机构管理都实现标准化作业,紧跟时代需求,开发绿色低碳、校园微培训等特色项目,精心打造“鲁菜师傅”“齐鲁建筑工匠”“山东手造”培训等品牌工程,让技能培训既有硬核实力又有山东特色。
与此同时,制定全省补贴性培训风险防控指引、数据校验规则等操作指南,规范业务档案和绩效评估,拧紧安全责任螺丝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环环相扣,从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到绩效评估,构建起全链条政策供给体系,稳稳托举起技能培训的 “四梁八柱”。
新模式牵引 培训就业产业协调发展
需求与供给如何精准对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创新提出“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模式,让“需求—培训—就业—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泰安市岱岳区创新推出“结业即就业”服务模式,在“银龄照护”养老护理员项目制培训中,同步启动就业洽谈会。参训学员杜存伟感慨:“这次培训让我系统掌握了护理基础知识和生活照料技能,结业后直接参加招聘会就能找工作”。培训项目解决了供需两端的难题,3家康养机构带来200余个岗位,70 名学员当场和企业“牵手成功”。
山东康年银龄医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长虹说,“区人社局组织的项目制培训就像及时雨,解决了养老中心招人难的问题,既填补了我们的用工缺口,也让更多小年轻加入银龄守护队伍”。
这种从岗位需求出发的培训项目设置,让培训内容更精准、参训学员好就业、企业用人更放心。
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一直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方向,如何破解企业有需求、政府有支持、院校有资源却难以有效协调整合的难题?
山东开展了省级“绿领”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探索“企业列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项目化培训模式,采用“两公开”机制(公开征集企业需求、公开征集承训机构),把选择权交到企业手中,承训机构按“一项目一方案”精准施教,最后由企业和机构共同验收成果。
首期“绿领”培训,便有11家企业的373名学员参加医疗器械装配、生化检验等8个硬核工种培训,14个班期的244名学员拿到了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注入技能人才支撑。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学员张新颖捧着证书难掩喜悦:“培训教会我的不只是技术,现在我够格竞选班组长了,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双丰收!”
新职业破局 开发新经济新业态项目
在聊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中宇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做了一件事。这家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依托飞行服务优势,创办通航职业培训学校,面向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生等开展“技能+创业”培训。2023年成立至今,已吸引860名学员参加培训,60%学员年收益超过20万元。其中,东阿县农村学员张迪创办的智飞病虫害防控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到3000万元;退役军人学员张瑞创办的东阿丰圣农业有限公司,年收入超过百万。
无人机驾驶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越来越多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赛道的新职业,正在成为就业新风口。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而来,前景广阔,掌握这些新职业相关技能,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愿望。
2025年4月,山东省人社厅联合省财政厅发布全省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需求项目指导目录,新增大学生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指导目录,首次纳入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等33个职业(其中9个为新职业)。政策指向很明确:引导培训资源流向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领域。
同期启动的“学技能好就业 送技能进校园”活动,更是全方位服务,搭平台、强培训、优服务、广宣介,瞄准新职业领域,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同时,在43所省属高校和技师学院开展“校园微培训 技能促就业”试点,无人机驾驶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85个培训项目上线,为高校毕业生打开技能就业新通道。
新生态打造 发挥院校培训主阵地作用
青岛技师学院,2009年春季开设全国首个面向专科以上大学毕业生的“大学生技师班”以来,15年间已招收1449名学员,其中“985”“211”高校毕业生27人,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114人,学员就业率超90%。这不仅是技工教育的成功个案,更是山东技工院校构建 “产教训”生态链的生动实践。
凭借独特的制度优势、丰富的培训资源以及深厚的校企合作积淀,技工院校在技能培训领域展现出敏锐的市场响应力和精准的服务供给能力。因此,吸纳更多技工院校深度参与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升培训整体质效、扩大覆盖规模意义重大。
立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输送技能人才的初心使命,全省221家技工院校坚持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轨并进,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特色培养模式。近年来,培训规模稳步扩大,培训质量显著提升,逐步构建起覆盖企业员工、新型农民、退役军人、大学生等群体的多元化培训体系,日益成为技能人才培育的核心阵地与重要策源地。
“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山东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跃迁的转型之门。它不仅为齐鲁大地注入澎湃的人才势能,更让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劳动者,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锚定人生航向,以技能之光照亮职业坦途。当千万技能人才携手同行,必将共同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书写属于新时代山东的辉煌篇章。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