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泰安 > 正文
“当爱来敲门……”———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送教上门小记
发布时间:2023-02-28 15:1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张桂玲、刘泰、马春雨 A+A-
-分享-

  每次送教上门,教师们都会给家长宣讲方针政策,调解家庭矛盾,提供康复信息,赠送节日慰问品;给学生送学习用具、康复器材、知识技能,开展康复训练,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这是发生在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暖心一幕。“最美的敲门声,就是爱。”一名家长这样形容“送教上门”给他的感受。

  等了17年的拥抱

  “以后,我们再也不离开你了!”佳佳的爸妈边说边紧紧抱住佳佳。佳佳坐在轮椅上左顾右盼,笑容灿烂。

  奶奶在一旁抹着眼泪说:“这孩子不到1岁就跟了我。17年啦,爸爸妈妈第一次这样拥抱孩子!”

  爷爷说:“老师们每周都来陪伴孩子,带来吃的、玩的,给孩子上课,做康复训练,还送来轮椅,带孩子到户外晒晒太阳。孩子的爸妈可受感动哩,说老师们送教上门这些年,佳佳的变化太大了!当父母的还不如老师疼孩子,他们也羞愧得慌。”

  佳佳身患多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几年前首次送教上门,教师们就了解到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佳佳已力不从心,他们为佳佳的将来担忧,为佳佳得不到父母的爱而痛心。

  “现在好了,亲人和老师的爱让佳佳如久旱逢甘霖般滋润。”谈及此,佳佳的老师们依然记得初次送教上门时的场景——

  佳佳十几年瘫卧在床,脏乱的方寸之间一直是她的全部世界;而爷爷、奶奶满脸漠然地说:“你们也就是走个过场吧!你们当老师的又能咋办?”送教工作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教师们认真收集数据,做各种专业评估,思考教学方案……佳佳成为100多名送教对象中的一个。

  “从孩子的笑脸上,我分明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是多么深入人心!”佳佳的妈妈感慨道。而这样的场景,对于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师们来说,就是他们的日常。

  送教教师会“变身”

  “老师弹琴喽!”“老师捏的这个小狗真像!”“老师唱的歌真好听!”“我要跟老师学书法!”……

  泰安市教科院的崔敏随送教小组调研时发现,送教上门的课程设置实用性、针对性极强,内容相当丰富,操作十分灵活。崔敏说:“送教老师的综合素养受到了检验。比如,与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艺术、激发孩子兴趣的技巧、讲课的能力和才艺的展示、各种康复训练的技能等,老师们做得非常好!”

  据了解,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制定了一整套规范、科学、成体系的家访评估操作流程。先对学生进行评估鉴定,了解学生的迫切需求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拟定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形成个别化教育计划。每次都精心准备教具,尽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长期脑瘫、四肢肌肉无力的学生多侧重感知及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多侧重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仅2020—2021一学年,累计完成文本资料300余份、学生照片及视频1000余份,完成教学反思美篇50余篇,学期末形成100余页的《送教上门工作手册》。

  “手心手背都是肉”

  泰安市特殊教育中心是一所集盲、聋和培智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省文明校园、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为送教上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送教上门工作成为全省的亮点。

  让家长们记忆最深的,是副校长褚文静带领教师们一起送教时说的一段话:“居家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和入校就读的学生都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特殊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开展送教工作,要做到对象全局规划、队伍全面培训、资金全力支持、过程全程监控。”去年,在该校召开的全市特殊教育工作现场会上,校长高理敬讲道:“这个‘四全’管理机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促使送教工作在师资、学时、后勤、教研等每个环节都有量和质的保障,让学生的心与老师的爱一起走。”(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张桂玲、刘泰、马春雨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泰安:非遗传承点亮“红石榴学堂”

风吹麦浪,蝉鸣声声,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白马石村的“红石榴学堂”里清凉宜人。10岁的小浩(化名)正捏着剪刀,在红纸 ...

08-06 10:14中国教育报

泰安市泰山区:以系统思维破解校外培训监管难题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在抓好校内教育提质增效的同时,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校外培训常态长效治理,通过完善机 ...

08-12 15:35中国教师报、泰安教育

泰安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5年8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泰安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泰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义务教育招生 ...

08-13 11:07泰安教育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