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信息排查机制。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中心,建立县镇(街区)村“三级网络”,在14个镇(街区)设立学生资助服务站、在中小学设立学生资助服务点,选聘市学生资助联络员60名、镇(街区)统计员14名,实行资助信息员入户访查、资助统计员随时报告等制度,确保贫困学生排查到位、救助及时。建立学生资助综合信息平台、综合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档案,按照一般贫困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的标准分为调查中、待救助、在救助三类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更新、救助服务同步推进。
二是完善资助信息咨询服务机制。依托学生资助综合信息平台,开通资助政策公开系统、资助工作流程系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库、资助工作在线问答,加强对资助工作宣传。同时,建立“一图一书一卡”运行模式,即公示资助流程工作图,对“三层服务网络”、工作职责及各项资助制度流程进行了详细展示;编发《高密市学生资助手册》,让群众知晓政策;建立资助联系卡,公开资助中心电话、资助项目,方便群众了解、咨询和求助。
三是健全资助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实行资助工作项目化、责任化,把资助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单位,定期召开全市学生资助工作联席会议,合力抓好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建立企业家助学恳谈会,与社会慈善结构主动对接,引导企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学生资助。
四是规范资助工作审查监督机制。制定《高密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成立受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中心,通过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信息联网,建立跨部门、多层次的居民家庭收入和财产信息审查机制,按照“个人申请—学校初审—中心审查认定—银行发放”四步流程,保证救助对象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同时,建立资助信息跟踪系统、资助过程结果公示系统,聘请20名社会监督员,对学生资助工作全程监督。
编辑:迟佳
高密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 ...
近年来,该区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主线,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大育人场域,构建起“党建引领铸魂、多维协同聚力、数字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