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省定25个省级贫困村,涉及小学11处、初中3处,2015年以来,投资1130万元对其中的7处小学进行改造提升,投资2600万元对3处初中进行改造提升,受益学生1925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7处,实现25个省级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旗城幼儿园等城区幼儿园与17处贫困村幼儿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捐助30余万元的玩教具。特别是积极争取专项救灾资金,为加快受灾学校恢复重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的结对帮扶、共联共建工作。通过建立人才交流工作机制、捆绑评价机制、学研联动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市城镇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开展结对帮扶、联建共建工作。2016年以来,组织教学教研活动交流750余次,管理层面交流500余次,师生开展联谊活动300余次;在2019年城乡党建共同体建设中,城镇学校为农村学校提供资金帮扶250万元,有力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是开展省级贫困村小学信息化建设专项整改。投资260余万元,11处扶贫重点村小学普通网络教室多媒体设备升级为触控一体机,新建录播教室11间,建成创客教室11个,师生用机、多媒体设备全部达标。
编辑:冀春鑫
高密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 ...
近年来,该区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主线,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大育人场域,构建起“党建引领铸魂、多维协同聚力、数字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