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 自202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后,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和深处?近一段时间以来,成了各层学校和教育人士关注的话题。2020年8月,威海市环翠区教体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这个结合本区实际,有鲜明学生阶段培养特色的文件落地后,很快得到了当地学校的积极响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反响。
实施意见通过构建具有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组织参与劳动实践,以课程融合、家校共育等方式,结合小学、初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色,将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一一细化。
具体来讲,在小学阶段,要教会小学生衣服、鞋袜等个人衣物的清洗、晾晒和折叠方法;床铺、学习用品等个人物品的归纳整理;学习如何择菜洗菜洗水果等知识,学做拿手菜:家务分担,主动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老人、宠物等家庭成员的责任;组织学生到农村体验耕作,结合24节气种植蔬菜、瓜果和农作物等。
在初中阶段,开展“家庭劳动岗”活动,评选“劳动小能手”;学习垃圾的种类和垃圾分类的方法;理解“财物安全”,形成科学的消费观;了解简单的工业制作基本知识,开展制作传统工艺或模型、学习木工、金工、电工等活动,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结合威海本地非遗传承,学习传统手工艺,例如开展皮影戏的制作与表演、胶东大饽饽的制作和历史文化,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了解当地文化,还有助于优秀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传承。
第二是环翠区制定了劳动清单月报表,将劳动分为收纳、整理、厨艺、园艺四大项,每一大项有二至三个具体小项,完成一个项目可以在对应的日期表格上打分。
有了这些具体的劳动标准,劳动教育不再抽象,环翠区各中小学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劳动课程。
下面就跟鲁教君一起看看当地几所学校在贯彻实施意见后,取得的劳动教育成绩吧!
古寨小学将劳动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在班级内开展个人物品整理比赛,如书包整理、储物柜整理等活动,还利用自有温室大棚、生态苑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劳动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农田,亲身体验农事活动,感受传统农业耕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长征路小学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垃圾整理、分类和回收工作,践行资源分类回收的理念;
普陀路小学则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学生们通过做柿饼、养蝴蝶、种花生、种小麦等活动,践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
威海十中利用家校合育,开展“我是家庭整理小能手”系列比赛,打扫家庭卫生、衣柜整理、清洁洗涤评比等陆续开展。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记者 王煜玲)
作者:王煜玲
编辑: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