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夜空中最亮的星
中国石油大学 刘永红
发布时间:2021-09-16 10:58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简介:刘永红,1965年6月生,男,汉族,工学博士,二级教授,无党派人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9年和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东省先进工作者、2017齐鲁最美教师提名奖获得者。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常务委员、海洋物探及勘探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先进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潜心教书育人,为学生成才“扶好梯”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培养好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刘永红教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自199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来校从教以来,刘永红无论是做普通教师,还是当教授、博导,都始终甘当“扶梯人”,把人才培养摆在心中最高位置。

  20余年来,为了站好三尺讲台,刘永红教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走访国内许多用人单位调研他们对人才的要求,利用参加国内外会议的时间向国内专家学者取经,把获取的上述相关信息资料,以及他本人在科研中取得的新技术与理论成果及时凝练充实于讲稿中,并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被大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刘永红一直保持每天6点半到办公室的习惯,只要不出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科楼E座909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先亮起,他要花费比别人好几倍的时间去备课。从教以来,刘永红先后主讲过十余门课程,虽然课程内容不同,但他坚持“学会解决一些点滴问题”的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建立阶梯式平台,作出长远规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永红先后培养出德国洪堡学者、欧盟玛丽•居里学者、英国牛顿学者、香港香江学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两岸四地机械学科上银优秀博士学论文铜奖和优秀奖获得者、中石油老部长王涛英才奖获得者等一批综合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维族学生艾白布•阿不力米提入学时基础比较薄弱,语言沟通有些障碍。当艾白布进入课题组后,刘永红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耐心指导他如何查阅相关科学技术资料、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刘永红还在课余时间手把手地指导艾白布绘制创新作品图、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和制造零件,以及进行整机安装调试等。在刘永红的悉心指导下,艾白布以优异成绩被保送研究生,先后有9件科技创新作品在国家和省级竞赛中获奖,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等,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参加工作后,艾白布又师从刘永红攻读博士学位,已成为新疆油田工程技术公司的技术带头人,由其主持研发的“整套油井作业万能工具”技术达到世界领先,为企业增效4000多万元。202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艾白布入选新疆油田公司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致力科技创新,为祖国明天“铺好路”

  “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脚踏实地、潜心钻研的科研态度是刘老师最让我震撼的。”刘永红的博士、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蔡宝平教授说:“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每一个科研课题,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他的办公室经常是熄灯最晚的一个,熬通宵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20余个寒来暑往,刘永红教授团队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搞出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原子弹”。

  高温合金、钛合金等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军事航天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航空发动机机匣粗加工为例,机械铣削加工效率只有2000mm3/min,需要消耗上百把刀具及数百个工时,仅刀具损耗一项就高达数十万元。刘永红研发出高速数控放电铣削技术,将钛合金材料的加工速度提升到22000mm3/min的国际领先水平,遥遥超过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3000mm3/min,为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研制出一台高速数控放电铣削机床,已在我国航天运载火箭的涡轮盘加工中得到应用。

  油气井出砂是困扰疏松砂岩油藏开采的一大难题,全世界的油气井每年因出砂造成的经济损失近千亿元。为了破解出砂困扰疏松砂岩油气藏开采的重大科技难题,刘永红花了5年多的时间,走访了20多个油田、查阅了近万份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数千次的科研实验,研发了能破解该难题的新工艺和新装备。为了能让这一新技术成果尽快得到应用,2002年夏天刘永红一直在生产现场带领工人对所发明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安装调试。现场位于东营的莱州湾,地方偏僻,水多荒草多,白天温度通常在35度以上,蚊子又多又大,隔着衣服都能咬个大包。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刘永红依然坚持工作10多个小时,连续在生产现场工作了2个多月。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关键零部件、每一道关键工序,他都要亲自把关,以防出错。虽然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但没想到的是技术投产后生产的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竟然出了问题。当时公司负责人找到他,很生气地说:“你们的技术不行,可能投资要‘打水漂’了!”刘永红听后立马就赶到生产现场,认真观察和分析每一个生产环节,整整一周,每天在高温酷暑下持续钻研工作,夜以继日,最终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刘永红埋头苦干,把这一世界性难题破解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30多个油田得到推广应用,创造经济效益50多亿元。

  刘永红参加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及其控制系统”的攻关,负责整套防喷器电控系统的研发。他经过深思熟虑从控制方法建模入手,从核心理论破解技术难题,并和他的博士生一起思考讨论冗余控制的关键难点,提出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控制系统的同步表决算法和仲裁逻辑、水下蓝箱和黄箱的无缝切换方法,以及基于多重冗余技术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制出深水防喷器组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该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河北华北石油荣盛公司研制的3000米深水防喷器组中。随后的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被证明正是深水防喷器故障所致,而我们国家863计划项目早在二期项目中就增加了可靠性与故障诊断的研究,刘永红团队的前瞻性研究迅速解决了深水防喷器的实时在线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评估问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科技日报》、《中国石油报》、《石油商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该技术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该成果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唯一的创新金奖,所负责的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团队获得山东省“青春担当好团队”荣誉称号。

  积极建言献策,为区域发展“架好桥”

  刘永红在学校积极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全部心血用于人才培养,他深知一个知识分子的大爱在于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作为山东省政协委员、黄岛区人大代表、青岛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刘永红积极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言献策,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架好桥”,把他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的优势贡献于社会。

  刘永红在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了题为《关于助推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的提案,从2615件立案提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山东省政协优秀提案”。该提案受到高度重视,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文通知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尽快督办。2018年5月,时任山东省省长的龚正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调研期间,刘永红又就新旧动能转换向省长建言献策。他还受邀在山东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主题进行专题议政建言。刘永红教授参加山东省两会期间,多次接受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专访,其中“新旧动能转换,科技人才培养是关键”等新闻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推动山东省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青岛市经济发展,刘永红多年来深入企业调研并撰写高质量的智库报告,其中两次受邀参加青岛市政府召开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调研成果专题汇报会,得到青岛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为提升青岛市和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刘永红教授的真实写照。刘永红以无私的大爱为学生成才“扶梯”,为祖国的明天“铺路”,为地方发展“架桥”,赢得了广泛赞誉,堪称新时代人民教师楷模。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