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淄博市教育局公布了《淄博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创建校)名单》,淄博市周村区中和街小学榜上有名,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
2015年12月,学校申报成为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强根铸魂。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传统文化润泽和美校园
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把“中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中、正、仁、和”四字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线,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建设了大气美观、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实体,为学生创设充满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学校生活环境,实现了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润物无声。
教学楼内,一楼楼道文化以“中”为主线,确立“中正刚直立中和”的思路,立足尚德、立学,以“勤、学、思”为关键词,教育学生勤学善思、砥德砺行。
二楼楼道文化以“正”为主线,确立“浩然正气养中和”的思路,立足正德、正行、正能,以“廉、俭、慎”为关键词,教育学生正直为人、勤俭慎独。
三楼楼道文化以“仁”为主线,确立“仁德忠厚化中和”的思路,立足为师、尊师,以“智、仁、勇”为关键词,引领全体教师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教育学生尊师敬师。
步入教学楼门厅,设计高雅的中和文化展示区令人耳目一新,“办学理念、中和渊源、历史沿革、古今传承”四块主题文化墙诠释了“中和文化”的精髓。
校园内,精心设计的文化景观画龙点睛。“中和园”“砺志园”“德馨园”草坪中刻有“见贤思齐”“仁”“义”“礼”“智”“信”的文化石;围墙上的“二十四节气”;墙根下,石槽、石磨、石碾、碌碡;影壁上“孔子圣迹图”等。走入中和校园,就会被浓郁的传统文化所感染。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文化涵养学生身心
(一)落实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进课堂
学校积极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工作,将省编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纳入地方课程教学,每周一课时。
(二)选修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更生动
学校按照分年级、分主题的原则开设了经典诵读、梦想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课程。三至五年级学生参与了由梦想基金会组织的课堂“走近博物馆”网络直播课课程。网络直播课堂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是传统文化课程的有利补充。
(三)多彩社团课程,传统文化可践行
学校组建了二十多个学生课外社团,其中包括书法、国画、围棋、古筝、武术、陶艺等多个传统文化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参与。
(四)编写课程资源,传统文化逾丰盈
老师们积极整理编写了《源远流长的周村文化》《围棋启蒙》《少儿国画》《戏曲——梨园萃》《诗词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词文赏析》等多种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校本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作为补充运用到日常教学和学生社团活动当中,使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传统文化化育学生美德
(一)开展经典诵读,用古诗文滋润心田
2018年,学校贾坤睿同学获得周村区“国学小名士”第一名,2019年赵梓戎同学获得区“国学小名士”第二名。
(二)推荐阅读名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
(三)依托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四)评选小明星,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
四、回看苍木杪,眼界入云中,传统文化丰厚学生修养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家委会活动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有机结合,确立“寻访周村记忆,习承传统文化——乡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项目并组织实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活动之中。
编辑:冀春鑫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