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范中向高质量迈进
发布时间:2021-05-24 16:45 来源:《山东教育》小学 2021年5月刊 A+A-
-分享-

在规范中向高质量迈进

□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   车言勇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这是我省第一个关于新时代普通中小学办学要求的重要文件,也是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与2007年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范》)相比,它虽然只有15条,但言简意赅,准确而清晰地规定了普通中小学办学的基本要求。这些高度概括的基本要求有待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实践中发掘其丰富的内涵,破除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切顽瘴痼疾乃至思维习惯。

一、依规办学,在限定道跑中阔步前行

追求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这一矛盾就需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教育。细读《管理规范》,我们会发现它注重的多是外在要求,已无法满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后,省教育厅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将《基本规范》定稿。它虽然极为简约,但却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诸多文件制定的,有对办学基本要求的刚性规定,也有对教育内涵提升的方向引领。可以说,《基本规范》的印发恰当其时,能为我省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破除迷雾、指明航向。

首先,它在定位上体现“统筹设计”。这十五条要求分别指向办学方向、全面发展、招生分班、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办学管理制度体系。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带着“镣铐”跳舞,全面发力,处处规范,逐步提升学校办学的质量与效益。

其次,它在内容上突出“全面育人”。从第二条至第六条分别是对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要求,强调五育并举。这就要求学校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解决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重分数轻素质的突出问题。

第三,它在要求上注重“放管结合”。从总体上看,《基本规范》在对作业、考试、教材教辅、作息和安全等严“管”的同时,也在教育、教学、文化打造等方面留给学校极大的自主空间,有利于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愿景与规划展开创造性的实践探索。

可以说,《基本规范》的印发意味着规矩的确立、跑道的限定。各普通中小学要讲规矩、讲规则,在限定跑道上更加“公平”地竞相奔走,更加自主地阔步前行,办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

二、依规施教,在刚性约束中逐梦奋进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高质量发展就是我们的办学梦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基本规范》十五条是刚性要求,也是督查指标。今后,各学校要遵循规律,讲究科学,依规施教,对标整改,真正做到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注重内涵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要把准底线,创造精彩。《基本规范》在体育、美育等方面提出一些明确的底线要求。例如在体育方面提出:“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美育方面提出:“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培养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各学校应坚持高标定位,超越底线要求,在刚性约束中追逐梦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即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相契合的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其次,要严格标准,超越经验。《基本规范》明确提出一些“隐性”标准,这就需要学校积极探索将其落地的有效措施。例如,第三条提出:“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实施教学,确保全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学校就应明确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等级及其具体要求,主动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与策略,创造性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第八条提出:“严格按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随意增减课时、增加难度、调整进度,不得超前超纲。”这就要求学校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引导教师把课程标准落实到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让教学实践从“经验”走向“科学”。由此可见,学校必须摒弃靠拼时间、拼体力、拼血汗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引导教师通过研究“标准”成为真正的学科专家,让教师拥有专业尊严和职业幸福,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学习的快乐。

第三,要自主创新,追求精致。《基本规范》在德育、智育等方面都提出指导性的要求,以保障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第二条提出:“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对此,学校应自主探索全程育人的“新德育”课程体系。第八条提出:“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组织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情境教学。”这就要求学校自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各学校要认真研读《基本规范》,立足本土,面向未来,研发出一些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精品课程、教学策略乃至育人模式,逐步走出一条富有特色与实效的教改之路。

简言之,各学校要讲标准、讲科学,严格遵守刚性要求,超越底线,追逐梦想,让学校成为师生快乐相遇、幸福相处、彼此影响、共同成长的神圣殿堂。

三、依规兴校,在信念坚守中行稳致远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作为教育信念来支撑我们去攻坚克难、长期奋斗,这样我们就不会为眼前的一点工作业绩而牺牲师生的健康和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各学校要立志高远,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自觉地将《基本规范》落到实处,让师生在校园诗意地栖居和行走。

首先,要“守正”办学方向。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变局中,各学校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学校教育拥有中国魂,在学生心中烙下中国印,用实际行动解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这一根本问题。

其次,要遵从教育良知。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对于教育人来说,心中的道德定律就是我们的教育良知。教育领导者要遵从心中的道德律令,将《基本规范》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信念和行动自觉,不为暂时的困难而苦恼,也不对未知的挑战而恐慌,确保学校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第三,要厚植教育情怀。中小学校长要有教育情怀,时刻警惕办学功利化倾向,坚持以文化人,“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努力“形成科学的‘一训三风’,创作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歌、校徽、校旗”,让学校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要“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常态化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爱的关怀下优雅而自信地成长。

总之,校长们要讲政治、讲情怀,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信念办学兴校,促使学校教育改革行稳致远。我们更期待在规范办学实践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实干家,进而让一批又一批学生遇见最好的时代、享受最好的教育。

编辑:白天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