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汶城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多样化浸润学生心灵
发布时间:2022-12-02 14:06 来源:新泰市汶城实验小学 A+A-
-分享-

  新泰市汶城实验小学以“润”文化为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教育等方式,把劳动教育细化,从细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让劳动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灵。

  每周一次的劳动教育课上,学校根据劳动教育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的使用与维护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会了多种劳动技能,并付诸实践。

  学校实施养成教育“十二好”系列活动中的“扫好地”一项,是专门针对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校园卫生,早上、中午各一次。在一次一次的学习、实践中,学生慢慢变得熟练,很快能把教室、校园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深秋季节,满地的落叶增加了打扫的难度,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动脑筋,向环卫工学习,有的自己制作扫地工具,在扫帚上绑上布条,就能快速把落叶归拢;有的拿来大的编织袋,将落叶扫进袋子,省去了倒垃圾的次数。学校以“扫好地”为中心,把劳动教育辐射至整理学习用品、擦桌椅、擦黑板、擦玻璃、拖好地等学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培养。每天卫生值日、定期卫生大扫除,同学们的劳动让学校保持着整洁的环境,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学校还制定了评价系统,每学期的星级评优树标中有一个星是“劳动星”,每次都会有近百名学生被光荣评为“劳动星”。

  在学校尚文楼楼顶,有四十个小型种植园,这是同学们的乐园。在这里可以体验田间劳动的乐趣,翻地、播种、浇水、施肥,还可以观察一粒种子成长为蔬菜的过程,一畦春韭绿,两排大葱直,数陇大白菜,几个胖萝卜,都让同学们爱不释手。

  学校还联系了校外劳动基地,定期带领同学们去田间参观、劳动。在“小蜜蜂生态农场”,同学们看到了种植的各类蔬菜,有西红柿、黄瓜、豆角、芹菜、莴苣、辣椒、卷心菜、花菜、塔菜、姜、蒜等,了解到餐桌上的美食原来是这样生长的。在帮农民伯伯收花生、收地瓜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收获的快乐,也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学校食堂是同学们爱去的地方,帮忙择菜、洗菜,看大师傅炒菜,乐此不疲。每一个在食堂吃饭的同学,都会进行光盘行动,因为他们深深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也是劳动教育的好舞台。“纸船承重”“纸飞机飞行”“鸡蛋撞地球”等比赛,不但激发同学们的科技兴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同学们通过折叠、裁剪、拼插、包装等,寻找平衡、增加承重力、防震减震,经过一次次试验,不断提升自己作品的质量,以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虽然每次都有失败者,甚者有同学为摔碎的鸡蛋哭得稀里哗啦,但是下一次比赛还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因为动手又动脑的乐趣吸引着每一个同学。

  各班级还组织多种劳动教育活动,有的结合传统节日进行节日劳动活动: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包水饺等;有的进行家庭生活技能展示:缝扣子、叠被子、叠衣服、系鞋带、洗碗筷、洗衣服、打扫卫生、做一道拿手菜等。技能需要学习,技能需要锻炼,技能需要提升。在活动中,老师亲自指导,家长也来示范,网络学习不可或缺,经过一次次练习,一批劳动小达人、心灵手巧小能手脱颖而出。在展示中同学们锻炼了劳动技能、享受了劳动的快乐,在一次次成功体验中树立了自信,还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线上教学期间,学校对同学们提出了居家劳动的要求:坚持每天做家务,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少年。同时通过云端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劳动教育的意义,希望家长放手让孩子参与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断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学校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都会展现同学们的居家活动,很多同学都把自己的劳动过程和大家分享,向老师汇报。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临沂罗西小学:探索全科阅读 打造书香校园

 近年来,临沂罗西小学紧紧围绕“以和育德、以雅养正”办学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以全学科阅读为突破口,全力唱响“ ...

07-01 10:5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泗水县实验小学走进党史纪念馆 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泗水县实验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与优秀少先队员代表,赴泗水县柘沟党史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

07-01 15:07泗水县实验小学

东营弘文小学多管齐下 守护学生“睛”彩未来

近日,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凭借出色的近视防控工作受到关注。该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维度发力,全方位守护学生视力健康。

07-01 15:52东营区弘文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