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用品忆乡愁 ——枣庄市薛城区祁连山路学校“乡情记忆馆”见闻
发布时间:2023-07-19 08:5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胡乐彪 A+A-
-分享-

  “这是独轮车,那是地排车;这是耕地用的犁,那是播种用的耧……”日前,在枣庄市薛城区祁连山路学校“乡情记忆馆”里,教师闫绍平正在向学生介绍推车、耙等农耕用具。这些烙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就像一部时光剪影机,将人带进“时光隧道”,回到那照片泛黄的岁月。

  “我校地处城郊接合部,东边对着巍峨的袁寨山和山下的层层梯田。当地村民挥洒汗水勤奋劳作的奋斗精神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活教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挖掘农耕文化的宝藏,厚植农耕文化的根脉,让农耕文化留住根、培植魂,把学生培养成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合格劳动者。”校长种道选深情地讲道。

  基于这一认识,从2021年10月开始,学校重点打造“乡情记忆馆”。他们将师生、家长以及社会贤达人士捐赠的1000余件老物件进行了分类归整,按民俗票据、工艺品、物质生活用具、物资生产工具、商业交通用具布置了5个展区,着力记录和挖掘“人、物、事”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

  2022年3月5日,学校“乡情记忆馆”正式开馆,一时间吸引众多师生前来参观。目前,“乡情记忆馆”已成为薛城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基地。在民俗票据资料区,师生们通过一件件展品,跨越时空,感受古人的勤劳、智慧、诚信、勤俭;在工艺品游戏娱乐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寓教于乐”的真谛,无不为古人的才艺所折服;在物质生活用具区、物资生产工具区,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等方式,了解了农耕用品的名称、材质和功能,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商业交通用具区,看着独轮车、地排车,想象到战争年代的物资运输方式,进而感受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祖国的强大……

  “‘乡情记忆馆’建得真是太好了!它既给年长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又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家乡发展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语文教师孙占华如是说。参观后,师生们的自豪感、归属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了让所有展品会“说话”、每件文物讲“历史故事”,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了“讲解员”,并陆续开展了“展馆我推荐”“展品我介绍”“展品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师生们通过参观、听讲解、查资料等方法,展现了一个个独特视角下的“乡情记忆馆”,增加展品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亲切感。同时,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农业贡献》,让学生在讲述《二十四节气歌》的过程中品味中华文化、体验中国智慧。农耕文化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勤劳、踏实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通过‘乡情记忆馆’展示农耕文化,既可以体现中国农业新形象,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又可以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启蒙和实践,不断扩大中华农耕文化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影响力,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力。”种道选说,下一步,他们将以“乡情记忆馆”为依托,与村民联合经营农村闲置土地及农村宅院,广泛开展“研、学、行”“四季农事”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践行农耕文化的“勤劳致富、勇于尝试、吃苦耐劳”等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让“乡情记忆馆”成为学校一张独特的名片。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胡乐彪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