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夏庄中学非遗武术进校园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密市夏庄中学:强少年体魄 促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3-08-29 15:1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王培杰 A+A-
-分享-

  “我学习九五拳已经有两年了,我的师父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五拳的传承人。自从练习九五拳以后,我的体质明显变强了,每天有用不完的精力,学习成绩也节节升高。”日前,在高密市夏庄中学的广场上,学生马文静表演了一套流畅的九五拳拳法,引起了师生的围观与称赞。

  九五拳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600多年的传承历史。近年来,该校结合地域特色和学生需求,以“非遗武术进校园”为媒介,将九五拳引进校园,探索研究适合农村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为每名学生打造“适合发展”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促进了农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价值挖掘,让非遗武术绽放光彩

  “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就是深埋在师生心中的传统文化种子,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就会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该校负责人表示,“学校所在地夏庄镇具有几百年历史,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我们开展校园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载体。”

  借助学校驻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地域优势,学校积极引入非遗文化,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展示和互动,如非遗武术“九五拳”“顺兴齐记木板年画雕刻”“聂家庄泥塑”等,学生得以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成立研究团队,开设丰富的非遗文化课程,建立“非遗文化体验馆”,让学生深入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唤醒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热情,丰富校园的文化内涵。

  在非遗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围绕非遗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挖掘育人价值,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尤其是非遗武术九五拳,学校从其“强身健体”“崇文尚武”“健体崇德”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着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改善学生的“精气神”,从而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此外,学校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注重涵养他们的精神追求,将传统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培育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精神,开创了学校特色体育之路,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优秀青少年。

  育人为本,发挥非遗武术德育价值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生活有兴趣,学习很专注;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学校让我们成才。”谈及九五拳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马文静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非遗文化进校园不是目的,如何借助非遗文化提高育人水平是学校管理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非遗武术的传承不仅涉及技艺的传授,而且蕴含着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陶冶。在九五拳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沉浸于武术之美,而且深刻体悟到‘武德’的独特内涵。”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目的,最大化地发挥非遗武术的德育价值。

  在传统武术中,师父对徒弟的教诲不仅局限于拳招、步法,而且蕴含着品行的塑造。学生在跟随师父学习九五拳的过程中懂得了恭敬和感恩,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为人处世态度。同时,九五拳强调对学生品格的熏陶,塑造自律、自强和坚毅的素养。武术修炼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中,让他们明白“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成就非凡”的道理。

  与此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九五拳传承着历史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学生在接触和学习九五拳的过程中,能够从中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非遗文化传承开辟了创新之路,从而让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守望精神家园,以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强化导向,打造非遗武术特色课程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非遗武术的育人价值,学校充分利用好课堂教育主渠道,发挥课程的引领作用,通过“聘师组队、初步推广、改创深入、分层提升、融入课堂”五步流程,打造了适合学生的九五拳特色课程。

  早在2018年,学校深刻认识到学生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决定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引入非遗武术九五拳,聘请李丕武先生为九五拳总教练,从体育学院毕业的教师李准为主教练,建立了强大的师资团队。同时,组建九五拳社团,安排每周四下午两节课的社团训练。

  为让九五拳更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教练组经过反复尝试与研究,将一直沿袭的106式九五拳进行改编、简化,从58式到32式,最终形成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少年九五拳16式”。此外,学校采取分层提升的方式,将16式九五拳保留为基本武术项目,陆续成立了32式和58式九五拳社团,让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训练,有特长的学生有机会成为李丕武先生的“亲传弟子”,习完106式九五拳。

  在对上述步骤的育人效果进行评估后,学校尝试将其融入体育课堂,形成九五拳特色课程。线上教学期间,学校教练组将九五拳动作分解,制作微视频,鼓励学生在家练习,并组织线上九五拳切磋大会。随后,九五拳逐渐融入线下体育课堂,成为热身活动和收官之作。

  至今,非遗武术进校园实践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荣获2021年“京东杯”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优秀组织三等奖,获得“高密市教育重点改革揭榜项目”等30余项荣誉称号,非遗武术进校园活动先后被《中国德育报》、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推介。

  “通过非遗武术进校园,学校让学生‘直木造梁,弯木造犁,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与特长,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促使学校构建起了‘有温度、有色彩、有活力’的农村初中教育新生态。”学校负责人说。

(《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王培杰

编辑:王真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