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为春节增色——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见闻
发布时间:2025-01-27 09:3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胡乐彪 渠玲 张仙峰 A+A-
-分享-

  “刘大哥讲那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日前,在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多功能大厅里,学生身穿戏服,站成一排,在戏曲教师杨福鑫的指导下,正在演唱豫剧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随着春节的临近,该校借助举国欢庆的节日氛围,组织了一系列“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的真实场景,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传统艺术形式,增加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作为“柳编技艺”的传承人,教师赵秀梅教学生学习柳编。柔细的柳条在她手中上下翻飞,如同灵动的音符,编织出精美的物品。“太神奇了!这普普通通的柳条居然能变成这么漂亮的物件。”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不时发出阵阵惊呼。

  “看,这是我编的小篮子。怎么样,还可以吧?”大约3个小时后,五年级学生朱茗琪举着自己编织的竹篮向伙伴们炫耀道。“你编得还不错,要继续努力哟!”见状,赵秀梅及时给予鼓励。

  其实,从去年9月开始,学校开始打造非遗文化主题校园环境,建设“四个一”文化阵地,即 “一厅、一室、一廊、一展板”。同时,整合多种资源,依托课后服务活动,利用图书室、画室等功能室,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不出校门便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这剪纸技艺太高超了!怎么才能剪得如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在多功能厅西边的一个角落里,教师李昕颜正在教学生剪纸,一名学生感叹道。十几名学生围坐在她的身边,聚精会神地听着。

  折叠、描画、剪裁……在李昕颜的耐心讲解和指导帮助下,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学生手中变身成各种小动物、窗花等童趣盎然的剪纸作品。更多学生被那细腻的线条和精妙的构图深深吸引了,在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前驻足。

  “剪纸作为一项传统非遗项目,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是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特别是逢年过节,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玻璃窗上、门上,更能让节日的气氛变得浓郁、喜庆。”李昕颜说,可能因为这个缘故,近段时间想学习剪纸的学生越来越多。

  起草、雕刻、打粗坯、抛光、上蜡,再灵巧地勾、点、染、描。在多功能厅中间位置,教师周建华的葫芦烙刻画吸引了很多学生。作为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周建华曾多次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并被多所学校聘为非遗教师。

  “葫芦烙刻画是将雕刻、火绘、拼接等手法应用于葫芦上,可以在葫芦的表面刻绘、烙制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艺术内容,使葫芦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周建华一边给学生讲解一边演示。再看学生,有的踮起脚尖,有的伸长脖子,认真模仿老师的手法,研创自己的作品。他们那专注的模样仿佛要把每个细节都刻在脑海里。

  在糖画制作摊位前,更是人头攒动。只见糖画传承人隋振以勺为笔,以糖为墨,手腕轻轻转动,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便跃然于石板上。学生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拍手叫好。在这一刻,传统工艺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面塑、绘画、剪纸、戏曲、编织、皮影……现在,有些学生可能看不到这类传统民间工艺了。因此,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校长种道选说,在春节临近之际,借助这些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既显得充满文化温度,又可以让非遗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胡乐彪 渠玲 张仙峰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