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淄博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启动及专家报告会在张店区重庆路小学召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张权处长到会指导,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恒斌出席会议并讲话,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作了题为“变革与融通:智能新时代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报告。会议由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效同主持。
张权首先对淄博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淄博教育信息化基础扎实,创新应用特色鲜明,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停课不停学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张权表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对引领课堂教学变革,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应用层面,而是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深层变革,甚至有可能重塑教育业态。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敏锐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转变。实验区建设要明确育人目标,强化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规划,一切从教学需求出发,协同推进。
何恒斌表示,要多措并举,确保实验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推进“五大行动”,以信息化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和“育人为本、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工作思路,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行动,推进实施教育大数据服务教育管理行动,推进实施“三个课堂”(城乡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行动,推进“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推进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行动。二是落实“十项重点工作”,以信息化赋能“教与学”变革。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推动网络教研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自适应学习的探究,加大推广“一对一”数字化自带设备学习,广泛开展普惠性创客教育,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加大培养首席教育信息官力度,建设教育大数据平台一期工程,推动具有淄博特色的“互联网+教、学、测、评、管、家校共育”新机制不断完善。三是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以信息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营造信息化应用环境,通过教学、科研拓宽应用渠道,借助培训提升应用效能,利用评价提高应用水平。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作为推动工作的基本方式,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通线上线下,贯穿课堂内外,连接城市乡村,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不断促进我市教育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作了题为“变革与融通:智能新时代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报告,侧重新媒体新技术赋能下教育的变革和新生态重构及“智能+”校园应用场景做了具体说明与阐释。
各区县分管局长、电教站长,局属学校分管校长,2020年度智慧校园创建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编辑:冀春鑫
“从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在淄博柳泉中学,“行走的课堂”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黄河岸边,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