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自实施课后服务以来,解决了广大家长子女接送难的问题,但全区86%的小学教师参与到了课后服务之中,教师负担如何解决?临淄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教师增量减负机制,以增量促减负,全面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一是增“力量”,强化校外师资引入。临淄区每年落实专项资金200余万元,通过第三方购买等方式,加强退休教师、家长志愿者、民间艺人等人员引入,不断扩充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减轻教师课时负担。目前该区已有11所学校、30余名外聘教师参与到课后服务中。
二是增“帮扶”,建立校内帮扶机制。该区在前期精准调研基础上,着眼教师子女接送难问题,探索出“一校一案”“一师一案”子女接送方案。玄龄小学成立爱心互助组,提前出发将孩子接到学校,统一照管;太公小学设置专人将孩子接到学校,轮流看护;齐陵中心小学对接专车统一送至学校,安排游戏室,值班人员统一组织活动……
三是增“弹性”,落实弹性考勤方案。该区站定教师立场,着眼教师额外家庭、生活负担,在结合教师自身实际自愿参与课后服务的基础上,落实课后服务教师弹性考勤方案。如临淄区实验小学当天无课后服务的教师,可进行弹性离校,用于处理家庭事务。2021年自实施课后服务扩面提质以来,该区课后服务实现教师零投诉、零上访。
四是增“活力”,探索绩效增量机制。该区落实小学段(含九年一贯制)每生每年80元财政经费补助,积极探索建立了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并将课后服务纳入教师工作量,由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量和开展课后服务的质量进行发放,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编辑:白天
“从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在淄博柳泉中学,“行走的课堂”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黄河岸边,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