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淄博 > 正文
淄博实验中学 “魅力化学”开启师生卓越成长之门
发布时间:2022-07-05 14:1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张桂玲 范亮亮 A+A-
-分享-

  2021年年底,山东省教育厅公示了首批30所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评审结果,淄博实验中学的化学学科成功入选。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引擎,聚力学科基地建设,不断创设创新型学习环境,改进课程内容的实施方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促进、同发展、共成长。”淄博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赵泮利如是说。

  “4+4”模式让实验探究课“火”起来

  据统计,该校近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增加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功能教室60余间,为学科基地、特色高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校舍基础。2021年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全力支持学科基地建设。目前,学校的“瞰齐”高中齐文化课程基地、英语“多维培优”学科基地、数学学科基地已经获评淄博市首批学科基地,其他学科基地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在化学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秉承“合作•创新•赋能”宗旨,充分利用南北校区化学实验楼,将传统的实验室改造成多媒体化学实验室,统筹实施“4+4”模式,即4个课标教材实验室、1个数字化探究实验室、1个视频结构实验室、1个化学奥赛实验室、1个化学教学研究室。

  学校教务处主任张福介绍,这样既利于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又方便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既为师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搭建了便捷的平台,又带“火”了化学课。

  年轻教师李永琪认为:“化学是一门没有实验就没有生命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动手操作,才有可能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其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

  “一廊、一馆、一报”

  为学生打开“化学新视界”

  学科文化是客观、求实、理性的科学精神,是学科基地建设之“魂”。化学学科文化体现了化学学科领域特定的学术观和方法论,是学科成员共有的一种治学精神和内在力量。

  基于此,学校学科基地建设结合化学学科独特的创造性特征,进行了以“一廊、一馆、一报”为主的“三个一”建设。“一廊”,即创设“廊道文化”。比如,在化学实验室的廊道中介绍中外化学家的事迹、影像显示或信息查询的“实物元素周期表”等,提供时时互动平台,让学生感受化学精神和学科特色。同时,将廊道延伸到学校的景区角落。例如,在星湖设置“水质检测仪”,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即生活”,学会用化学的视角看世界。“一馆”,即建立化学馆,并定期集中展示校本课程、学生建模作品、教师教学成就等。“一报”,即创立由学生主办、教师协办的《淄博实验中学化学报》,刊登学习心得、学法交流以及疑难解答等方面的文章,并择优编辑成册,让化学文化悄然渗入学生心灵。

  “双微”团队为基地注入汩汩活力

  “双微”指“微团队”和“微项目”。例如,教师层面的“微团队”一般由4—5名教师组成。教师们按照“选真问题,做真研究”的原则申报项目,组成了“课题研究团队”“磨课研课团队”“宣传策划团队”“试题命制团队”等。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侯春、高希刚等一大批化学名师逐渐成长起来并脱颖而出。

  “目前,这项工作已在我校深入展开。去年9月,学校与北京的高中学校联合开展了‘氧化还原反应’同课异构活动。”化学学科中心组组长吕志会告诉记者,“‘化学磨课团队’在几十个小时的线下讨论、十几个小时的线上交流中备课、研课、试讲、磨课,展现了较高水平,受到北京专家的好评。”

  在化学基地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担当意识,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化学素养得到了普遍提升。

  把化学课搬到大学和“大工厂”

  “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的化学思维和知识储备与内地学生有很大差距,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作为西藏生散插班的学生,高三(12)班的嘉平旺措回想道,“幸运的是,针对我们西藏生的实际,学校开设了化学校本课程,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化学、走进化学、爱上化学的一扇门。”

  事实上,在淄博实验中学,化学学科已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因材施教”得到了全面落实。

  怎样让化学与生活实现深度链接、绽放魅力?结合与山东理工大学“门对门”的地理优势,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大学的材料化学实验室,接受教授的教导,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学化学实验室,我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而且激发了研究创意。”高二(8)班学生崔郅翔兴奋地说。

  另外,淄博作为全国重要化工城市,在乙烯制备、钢铁冶炼等方面拥有真实的生产背景。学校适时把“化学课”搬到“大工厂”,组织学生实地观摩、亲身体验,让学生对“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张桂玲 范亮亮

编辑:白天

审核:王煜玲

相关阅读

淄博市暑期校外培训监督举报渠道

淄博市暑期校外培训监督举报渠道

07-08 09:37淄博市教育局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