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于学铃、丁淦、卢立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践行国家政策。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团委结合专业特色、凭借专业优势,组建了一支由6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同学组成的高水准的“青春筑梦”扶贫推普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开展针对当地少儿普通话推广工作的社会实践。
在经过严格的基础调研、安全教育、集中培训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后,“青春筑梦”扶贫推普社会实践队7月8日中午到达实践基地——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蛟龙小学。
蛟龙小学位于偏远地区,教师年龄普遍较大,使用方言授课现象常见,适龄儿童没有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和环境,对于西安培华学院“青春筑梦”扶贫推普社会实践队来说,能以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基础社区、为这里的孩子带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参加本次扶贫推普项目的孩子共有五十余名,年龄从6岁到12岁不等。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普通话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共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三个班级级别,每个班配备两名社会实践队队员作为普通话推广教师。推广普通话主要从基础发音、诗词歌赋诵读、声形塑造、节目排练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三天的课程结束后,“青春筑梦”实践队的同学感触颇多:这里的孩子接触普通话的机会并不多,上课也讲本地方言,的孩子们对于普通话不太容易接受,个别同学在班级说普通话反而会被“嘲笑”,但是讲普通话才更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而此次来到这里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普通话能够从每个孩子的口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再成为一种羞于启齿的事情。
每一个字音的发出都是成功的新希望。从内向害羞到积极主动,王语晴同学告诉老师,在家和学校里所有人都说方言,但是她觉得普通话很好听,电视上、广播里、大城市里的人都说的是普通话,她以后想去首都北京上大学,说方言肯定没有人能听懂,所以她坚定地想要学好普通话。
每一点思想的转变都是前进的一大步。放学时,学生家长拦住石琦老师,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家长表示:“孩子昨天从学校回来就没停过嘴,给我和他奶奶区分r和l的读音。我们这都说了几十年方言了,但是我们愿意为了孩子去营造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和孩子一起进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普通话在各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而“青春筑梦”扶贫推普社会实践队此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最大程度的推广普通话、提高受教育覆盖人群、提升本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蛟龙小学师生对普通话的学习,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面对这样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青春筑梦”扶贫推普社会实践队更要信心百倍开展接下来的普通话推广工作。也希望社会“青春筑梦”团队队员可以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博山区的脱贫攻坚助力添彩。
作者:于学铃、丁淦、卢立杰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