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课合一”,“人”就是师生家长,“课”就是课程,通过课程把师生家长连到一起,而“合一”则体现为师生家长在课程教学互动的创造价值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人课合一”是让师生家长与课程融为一体,都成为课程建设自主创新的主体,在课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形成师生家长与课程之间关系的新格局,而非狭义的只追求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或校本课程建设。
济南幼高专常春藤附小经历六年多的课程实践与探索,坚持师生家长每个个体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流程再造,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以“pass”教育为平台,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的家校共育融合机制,致力于构建国家课程基础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品质化的“三化”课程体系,为每个个体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教育资源和专业服务,让每个个体的潜能得到全面而又自主发展,最终实现 “教有一技之长,学能一专多长”,师生家长同发展,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落实教育目标,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坚持用多样化的课程来支持学生多样化发展。对接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用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来统领课程建设,对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契合的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育人模式改革
“三化”课程将育人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养德、启智、健体、尚美、崇劳,促进和谐发展,知行合一。体系中课程结构坚持五育融合促进学生整体成长,课程设计满足学生阶段发展个性需求,经历“无序—有序—规范—特色—个性”闭环的生态发展途径,推进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教育,培养终身学习意识,课程实施强化学科融合与创新意识,课程评价关注核心素养和整体提升。 探索多样化课程,丰富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 以国家课程为立足点,课程校本推进为重点,校本文化特色生长点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特点:满足个体差异发展的分类、分层课程体系。学校课程方面,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差异主要在学习进度上,书法、陶艺、线描写生、竖笛、网球等校本课程是在选修和必修类别提供上;低中高三学段12等级标准,比如,体育的跳绳水平,不同的人在相同年段结果等级(pass,pass+,特长)不一样 ,存在学习层级上的差异。家校共育、党建保障体系方面,基于分类、层级思想构建课程结构的元素如下: 优化提质,凝聚教育高质量发展共识 源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补充提质,满足个体需求和学生个性特色的培养,设置基础项目、延伸项目,特色校本、品质校本四层级课程系列。 以国家课程语文学科为例,包含语文校本基础类项目,学科德育、字词积累、阅读理解、写作技能;校本延伸类项目,语文综合、硬笔书法等,分为六个年级共12层级,形成校本统一课程的系列项目,利于语文学科国家课程目标的落实;特色校本类课程项目,必修毛笔书法和国学展示的系列课程,品质校本类课程项目,国粹经典文化选修课程等拓宽语文课程,根据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尝试与初中语文课程的部分内容衔接。 凝聚家校社教育合力,促进“家校共成长” 教师和家长发展、家校联动等,形成家校共育课程体系,与学生课程、党建课程三体系融为一体。家校共育,对于教师,人人有(含参与)课程,“人课合一”为目标,教师“一技之长”转化为学生教育课程。政治素养课程、教师专业培训、职业发展需求课程等;对于家长,拓宽学校教育资源。三级家委会家长管理、家长学校、参与学校活动、特长项目大赛、实践活动课程等。 实施“课程研发”创建行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首先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依靠教师和家长把一技之长转化为课程元素,在课程实施中完善。学校课程要形成研发指南、实施纲要、操作手册、评估标准。“人无我有”独特性、“人有我优”通用性、“不拘一格”多样性、“人课合一”标志性的课程。横向上,课程丰富性照顾到各个领域;纵向上,学习能逐级提升的层次性课程。间接经验主要在课堂学习中完成,直接经验在课外活动中形成,校内外结合,超越学科、趋于综合、指向全人的课程综合性。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济南幼高专常春藤附小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把“人课合一”新模式的三化课程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去,努力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学校。
编辑:冀春鑫
“百年大党启新程,亿万先锋砥砺行。党性教育拓载体,永葆组织先进性。艺术赋能强信念,勇于实践担使命。于无声处传薪火,复兴伟 ...
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 ...
这个夏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窑工坊内窑火不熄、匠心涌动,2025中国(青岛)融窑柴烧创作营在这里火热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