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筑基、铺路科研创新为鲁劳职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0-10-22 11:06 来源: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A+A-
-分享-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家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刻阐述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是持续提升国之实力的依托所在。

近年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精神,借助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职教高地创新改革契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内涵建设,在科研制度、平台、渠道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完善制度为创新赋能

科研实力迈上新台阶,良好的制度和氛围是关键。按照“分类优化、放权赋能”的改革思路,学院立足实际,先后制定、修订了16项制度文件。

一是完善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修订《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教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发布《社会服务管理办法》《社会服务经费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横向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规定》,促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是出台成果培育与管理制度。修订《科研成果认定管理办法》,发布《教学成果奖评审管理办法》并全面启动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工作,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全面助力高质量成果的培育、孵化和转化。

三是发布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管理制度。成立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完成学术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发布《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出台《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创新团队管理办法》,为政校行企多方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环境。

四是规范科研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搭建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发布系统数据填报规范和科研经费网上报销工作规范,公开11项科研工作流程,实现了全部项目、成果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即时查询共享。

搭建平台为创新筑基

按照“分层建设、统筹管理”的思路,学院以建设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主要手段,融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在学院、专业群、教师、学生4个层面搭建创新平台。

一是在学院层面,发挥已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2个山东省技术技艺传承平台和3个山东省名师工作室,以及校企协同实习实训基地的引领作用,与济南市联合共建产学合作育人协同创新中心。

立项山东省泰山科技论坛A类项目1项,山东劳动与职业体验基地被认定为山东省科普基地,申报成立山东省科技发明协会,组织大型科普活动3次,承办济南市重点学术活动1次,连续2年承办济南市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大赛(移动商务赛项)。

二是在专业群层面,牵头行业企业协同成立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数字商贸流通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协同创新中心。

三是在教师层面,由高水平教师作为带头人,立项和培育建设8个应用技术创新团队。四是在学生层面,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成立10个师生科技社团,立项大学生创新课题22项。

“学院有载体、专业群有中心、教师有团队、学生有社团”,创新平台多层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格局初成,为学院的创新发展筑立了扎实基础。

拓展渠道为创新铺路

按照“纵向到顶、横向到边”的思路,学院全力拓宽科研项目渠道,为高质量成果的产出和落地转化铺路。

学院发布了重点项目课题申报指南,大力拓宽纵向科研项目申报渠道22个、成果奖项申报渠道7个;选派62名骨干教师至企业挂职锻炼,汇聚资源共同攻关企业难题;

利用教师的专业资源,面向行业、协会学会、区域中小微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开发、咨询和服务,广织横向合作服务网。

扶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实践、应用,开办一系列培训,培育省、市技术经纪人,促进产出知识产权成果。

上述一系列措施,给学院的创新发展赋予了新动能,更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和长远规划带来了激励、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学院陆续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养老照护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标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项目;获得认定山东省科普基地1个,获批山东省创新团队1个。校企共育名师名匠辈出,培养山东省技术经纪人1人、济南市技术经纪人1人,4名教师被认定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1名教师获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各种创新举措的落地,更是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学院高质量建设的活力,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得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2019年以来,教师共申报校外纵向课题338项,获批立项101项;获得各类教科研成果奖项19项;立项横向课题96项,到账资金共计485.8万元,实现了学院建校65年来纵向与横向课题立项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

2020年,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和提高立项标准的双重压力下,仍完成了17项横向课题的立项,合同额共计212.3万元,提前和超额完成了2020年度工作任务。

新增职务专利授权64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40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强有力地支撑了学院优质校和国家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四个前置”打造赛教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以深入研究和市场调研为指导,以教育部职业规划大赛为平台,创新赛教一体的生涯就业教育模式,前置机制保障、岗 ...

07-02 10:1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打造“青心禹共·石榴红”大思政品牌

近日,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了“行走的大思政课”活动,该校教师马东在禹城大战旧址为学生授课。

07-02 10:3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山外大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友服务平台全球上线 构建“联谊·共享·成长”新生态

 6月27日,“山外大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友服务平台全球上线仪式在高远楼707会议室隆重举行,标志着学校校友工作正式迈 ...

07-02 11:21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