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工业学校教师进厂入企涵养专业发展“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3-08-23 14: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孙大勇 A+A-
-分享-

  在平阴县中医医院,护理专业教师李燕的《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日志》记录了她每天在医院“行医”的现场情景:现场实录、“行医”心得、教学反思……每天的日志都记得满满当当,字迹工整,针对性很强。

  进入暑期以来,济南市工业学校的140余名专业课教师分专业走进平阴县中医医院、济南弘正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医院和企业,开始进厂入企深度实践,为专业教学涵养“源头活水”。像这样的《工作日志》,每名专业教师的手中都有一本。

  制度引领,激励真学真干

  进入8月,正是盛夏时节,像天气一样火热的,是该校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活动。他们要在医院或企业开展深度实践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专业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只有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才能保证教育教学不脱离社会需求,教育教学才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企业实践工作的负责人、教科室主任任尚国介绍说,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将其明确列入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制定了《济南市工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医院)实践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落实“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要求,从实施路径、措施保障、考核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规范,还在人才类项目申报、职称评聘等工作中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锻炼。

  护理专业部负责人王庆军表示,所谓深度实践,就是真学真干,不能混日子。据此,该专业部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在每个实践单位安排一名中层干部跟班管理,督促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实践任务、认真填写《工作日志》。学校通过现场抽查、指导帮助、电话查访等方式,强化教师企业实践过程管理和实践质量监控。

  校企互动,深化产教融合

  进入万维半导体技术(山东)有限公司的第二天,机电专业教师张丽就为企业员工上了一堂专业理论课,题目是“西门子PLC与软件工具”。对于这家刚刚落户平阴的新企业来说,提升员工素养是保障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教师走进企业“送课”,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在济南市工业学校,校企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一环,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的互补性,是合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进企业不仅局限于假期里的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带进企业。“平时,在教学实训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到企业寻求答案;企业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也可以与专业教师进行‘智慧碰撞’,解决问题。”该校党委书记、校长田强在与企业领导、实践教师交流时,谈起了教师“进厂入企”深度实践的意义和目的,受到企业和实践教师的响应和赞许。

  能力为王,提升“双师”素养

  在平阴县中医院妇科病房的医生办公室里,护理专业教师蔡丽敏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取妇科主任所作的病例解析。“教学中有很多的讲解流于表面,有时甚至只是对教材内容的重复,以致学生不能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架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实际案例的支撑。”蔡丽敏说,“医院里永远不会缺少鲜活的案例,实践是理论知识的来源和基础。”

  在济南弘正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教师们分组深入企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熟悉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全程参与生产制造、技术革新、客户服务等一线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行业企业的发展总是超前于学校教育的,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实现同频共振。

  “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双师’素养。”田强说,“只有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通过实践锻炼为专业教学积累丰富的实践素材,才能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涵养‘源头活水’。”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孙大勇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以音乐为媒,以党课为载体—— 音乐情景党课为清廉学校建设注入活力

“百年大党启新程,亿万先锋砥砺行。党性教育拓载体,永葆组织先进性。艺术赋能强信念,勇于实践担使命。于无声处传薪火,复兴伟 ...

08-04 09:1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成长有人帮,发展有通道,前景有奔头—— 威海市卫生学校助教师职业生涯一路花开

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 ...

08-04 14:5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专:大师云集,窑火传薪 ,融窑柴烧创作营“燃”爆岛城

这个夏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窑工坊内窑火不熄、匠心涌动,2025中国(青岛)融窑柴烧创作营在这里火热开启 ...

08-04 15:0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