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职教名校
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打造向质图强高质量发展增长点
发布时间:2024-08-06 08:4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王芳 杜璇 A+A-
-分享-

  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原青岛军民融合学院)始建于1975年,2009年,由原胶南市职业中专、青岛电大胶南分校、青岛市第二技术学校、胶南卫生学校、胶南电子学校5所国办学校整合而成。学校占地面积538亩,拥有专兼职教师700余名,在校生1.17万余名。

  学校设有“3+4”本科分段培养、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高中、职普融通实验班、三年职专、三年中级技工和五年高级技工多种学制,开设29个专业,其中,数控和汽修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山东省示范校、首批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山东省绿色学校。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职教高考和技能大赛为“双引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做实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多元化校企合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培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学校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教师培养支撑“教育链”

  “学校建设了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为我们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该校汽修专业教师马浩介绍说,“教师入企锻炼制度和校企合作机制让我们与新技术、新标准及时对接,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建有数控、汽修、机电、电子、信息、建筑、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八大实训基地,面积6.2万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过亿元。这些教育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设备全天候向师生开放,为师生锤炼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提供了保障。同时,学校坚持“内培外引、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入企进厂开展项目式教学研究,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1名,正高级教师9名、省特级教师5名,齐鲁名校长、名师4名,省名师工作室2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平台2个,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个,市级以上名师和教学能手等200余名。

  马浩和他的团队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凭借“硬核实力”,勇夺一等奖第一名,马浩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典型案例展示者”荣誉证书。

  双轮驱动拓宽“人才链”

  “学校通过技能大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已有160名学生获评省技能拔尖人才,36名学生获评齐鲁工匠后备人才,56名学生获中职国家奖学金。”据该校副校长孙军辉介绍,学校以职教高考和技能大赛为“双抓手”,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方面,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将大赛规划与大赛成果转化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日常教学、常规训练、备赛参赛全方位融会贯通。参加大赛的学生将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冠名班”的学生,指导教师分享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经验,有效实现了“传帮带”。以赛项设计为引领,不断更新专业设置。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努力,最终实现了技能大赛“精英化”和“普惠化”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均实现跃升,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67金、74银、39铜。

  另一方面,学校大力推进职教高考教学改革,成立职教高考专业技能训练强化专班,通过“分层递进、全程训练、模拟测试”的形式,对各专业进行专门的模块化训练;成立金牌教学团队,定期组织学科“会诊”;举办心理讲座,为学生缓解考试压力等。各项举措营造出浓厚的“比、拼、赶、超”学习氛围,增强职业教育新赛道的吸引力,持续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校企合作服务“产业链”

  日前,青岛瑞迪奥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的十几款航空发动机配件订单正在赶制中。其中,泵阀集成座等多个重要部件的加工制作都是在学校实训基地完成的,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能工巧匠”。

  “相当于我们和企业在学校里搭建了一家‘教学工厂’,双方共同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合作生产性实训计划,共同研讨课程实施内容与企业产品生产标准、生产流程的衔接,共同编组实施教学,然后采用小班组、循环制,学生分期分批到校内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 该校机械工程部主任刘森先介绍说。

  学校与海信、青特钢、海尔、五菱等1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双主体”办学、“教学工厂”、“现代学徒制”、“企业冠名班”等模式,让学生全程参与企业批量化生产,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精准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毕业学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在95%以上。

  “常规情况下,学生进入工厂要经过3到6个月的培训。但是,在这里实训后再进入工厂,学生很快就能走上实质性工作岗位。”青岛瑞迪奥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苗希雨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赞同。

  社会培训提升“价值链”

  学校强化与琅琊台酒业集团、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等企业合作,成立海信日立产业学院等,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项目,举办五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建设“乡村振兴学院”,推进农村学历提升、“一村一”工程。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筑产业工人培训主基地,打造多个社会培训品牌。服务军民融合战略,融入“理事会+中心”管理体制,探索实践“部队所需+官兵所盼+我之所能”的创新服务路径,搭建军地共商平台,实现军地教育资源共享,打造新区涉军培训基地。

  近年来,学校开展高低压电工、焊接等特种作业培训年均6000余人次,开展素质提升类、通用技术类等涉军培训年均3000余人次,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军民融合战略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我们将聚焦区域内产业转型、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五大重点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康养护理、建筑、信息业等专业建设,助力学生成才,助力地方发展。”学校校长王明刚如是说。

  (图片提供: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王芳 杜璇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四个前置”打造赛教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以深入研究和市场调研为指导,以教育部职业规划大赛为平台,创新赛教一体的生涯就业教育模式,前置机制保障、岗 ...

07-02 10:1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打造“青心禹共·石榴红”大思政品牌

近日,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了“行走的大思政课”活动,该校教师马东在禹城大战旧址为学生授课。

07-02 10:3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山外大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友服务平台全球上线 构建“联谊·共享·成长”新生态

 6月27日,“山外大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友服务平台全球上线仪式在高远楼707会议室隆重举行,标志着学校校友工作正式迈 ...

07-02 11:21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